细砂与粉砂的区别最基本的区别就是颗粒的大小不同,在人工制砂过程中,粉砂也称石粉。当然在不同的领域和标准中也各有不同的说法。
百度百科对细砂与粉砂的说法:
粉砂的定义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规定,细粒含量再15%~50%之间,且细粒为粉土的土,称为粉土质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称为粉砂。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YJ024--85)规定,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75%的土,称为粉砂。
野外鉴别的方法:
1、观察颗粒粗细: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0.1mm)近似
2、干燥时状态: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即能分散)
3、湿润时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
4、粘着程度:有轻微粘着感
种类:常见有石英砂等。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85%。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则没有粉沙的说法。它把砂分为天然砂、人工砂和混合砂三类。天然砂按产源不同分为:河砂、海砂及山砂。
砂的质量要求中3.1.1规定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级。
粗砂 μf=3.7-3.1mm
中砂 μf=3.0-2.3mm
细砂 μf=2.2-1.6mm
特细砂μf=1.5-0.7mm
另外在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中说到: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在细碎石料过程中,如果细碎过度,产生大量的粉砂也叫石粉,不但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还加大成本,造成制砂成本过高,因此做为细碎机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如何有效的控制石粉含量是我们一直努力研究的,第三代细碎机就很好的解决了石粉过多的问题,当然在生产使用中,如果我们灵活的操作,也可以避免石粉的增加。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