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新水泥、塔牌集团、海螺水泥、冀东水泥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年报。水泥人网结合年报与行业监测信息发现,在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24%、基建增速勉强“保3%”的背景下,全行业营收平均跌幅达18.7%,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41.2%,企业分化程度创历史新高。 2024年水泥上市公司年报核心数据汇总 营业收及归母净利润 数据来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应收票据账款及资产负债率 数据来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净利率及毛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头部企业战略分化,尾部企业加速出清 海螺水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0.3亿元,同比下滑35.51%,从财务数据透视行业困境,海螺水泥的营收从2023年的1410亿元骤降至910.3亿元,下跌499.7亿元,相当于每天蒸发1.37亿元;其归母净利润76.96亿元(同比-26.19%)。其业绩下滑因核心市场长三角地区水泥均价暴跌23%至292元/吨,直接导致水泥业务收入减少278亿元。但通过骨料业务收入增长18%至120亿元(毛利率58.7%),以及东南亚海外产能释放(吨毛利较国内高42元),部分对冲了主营颓势。 2025年海螺水泥提出“三链协同”战略,骨料产能提升至2.5亿吨/年,目标收入突破180亿元;新建5条智能化万吨线,吨熟料煤耗目标降至92kg以下;扩大印尼三期项目投资,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18%。 中国建材营收1813亿元(同比-13.76%),净利润23.87亿元(同比-38.2%)。其基础建材板块收入锐减277亿元,主因华北、东北地区价格战加剧,商混业务毛利率跌破10%。但研发投入逆势增长7.2%至18.5亿元,重点投向固废协同处置与低碳技术研发。 2025年计划中国建材将启动“绿色重塑”工程,在长三角建设3个零碳示范工厂,碳排放强度下降15%;淘汰20%低效商混站点,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碳捕捉技术商业化应用,目标年封存CO₂50万吨。 华新水泥营收342.2亿元(+1.36%),净利润24.16亿元(-12.52%),成为300亿级企业中唯一营收正增长案例。其业绩增长源于海外项目突破:非洲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项目贡献净利润4.8亿元,海外销售均价412元/吨(较国内溢价26%)。但国内应收账款激增25.17%至31.72亿元,反映基建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压力。 2025年华新水泥启动“海外倍增”行动:沙特NEOM未来城项目投产,目标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5%;新建2条危废协同处置线,年处置能力突破300万吨;开发低碳水泥新品种,碳足迹较传统产品降低30%。 西部水泥净利润逆势增长48.64%至6.26亿元。其核心策略包括:产品结构升级:投资1.2亿元改造3条特种水泥产线,油井水泥、核电水泥占比提升至35%; 区域市场控制:陕甘宁市场占有率突破45%,区域内定价权使其在西北均价下跌15%背景下仍保持23%毛利率。 2025年西部水泥深化“特种+”战略:投资4.6亿元建设西北最大特种水泥基地;与中核集团签订十年期核电水泥供应协议;AI质量控制系统覆盖率提升至100%,吨煤耗目标再降5%。 天山股份由盈转亏5.98亿元。主因或为华北市场均价跌破280元/吨,触发毛利率暴跌16.72%,叠加产能利用率仅58%(固定成本占比34%,高于行业均值10个百分点)。 2025年天山股份启动“止血重生”计划,关停3条2000t/d以下高成本产线;开发蒙古国边境市场,目标外销占比提升至20%;引入战投优化资产结构。 毛利率跌破20%,三张报表揭示生存密码 上述水泥企业平均毛利率从2023年的25.1%降至18.3%,跌破20%心理关口。对比可见:海螺水泥通过长协煤占比提升至75%、优化燃料配比,吨煤成本控制在95元(行业平均118元),毛利率维持在21.31%;塔牌集团依托光伏发电覆盖全部粉磨站,年省电费超3000万元,毛利率22.14%位居行业第二;宁夏建材因区域价格失守,毛利率仅7.33%;华润建材科技华东区域毛利率9.3%,较2023年腰斩。 海螺水泥经营性现金流184.8亿元,为净利润的2.4倍,货币资金储备达428亿元,可覆盖3年资本开支;山水水泥现金流净流出3.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27天,票据融资占比突破40%;全行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幅超20%的企业达9家,其中青松建化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达38%,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海螺水泥资产负债率同比上涨9%至21.31%,华新水泥通过海外资产证券化,负债率下降2%至49.8%;冀东水泥资产负债率突破50%红线至50.67%,有息负债同比激增28%,短期偿债压力陡增。 海螺、华新、西部、塔牌四大转型范式成型 全产业链对冲(海螺模式)骨料产能突破2亿吨/年,目标2025年收入占比达20%;光伏装机容量超400MW,吨熟料电耗目标降至45kWh;印尼南加海螺单厂贡献利润5.3亿元,验证海外闭环模式。 全球化破局(华新路径)海外营收占比从12%提升至28%,非洲项目投资回报率超25%;中标沙特NEOM未来城项目,输出智能工厂标准;协同处置危废量突破200万吨,政府补贴覆盖30%运营成本。 特种化生存(西部样本)定制化改造产线,切换产品时间缩短至15分钟;陕甘宁销售半径内竞争对手从9家减至5家,错峰生产协定稳定价格。 区域生态闭环(塔牌试验)“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一体化收入占比提升至37%;建成行业首个零碳示范园区,碳交易收入目标突破1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4.2次(行业均值2.8次),资金效率领先。 2024年年报揭示的不仅是行业阵痛,更是重构游戏规则的契机。当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那些在骨料布局、全球化拓展、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建立先发优势的企业,正在定义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正如某头部企业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所言:“这场淘汰赛将重塑行业基因,活下来的企业必定具备更强的抗周期能力与创新活力。”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