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万物勃发。位于无锡经开区中轴线上的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现场亦是热潮涌动——坐落于生态城西北角的国际会议中心,正进行主体钢结构施工,项目建成后,仅通过中央大堂顶部安装的2000多块光伏板,每年就可发电约35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00多吨。就在不远处的清晏路边,该市首个“零碳小学”也已开始桩基施工,将按照现有生态低碳指标的最高要求进行建设。
记者获悉,近日,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制定出台了《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计划(2022—2025年)》,将通过分布式光伏工程、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零碳校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全面加速生态城建设,实现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中瑞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并将以2.4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经开区全域“双碳”示范区建设,打造一个更可持续、更能彰显新发展理念、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
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最大限度节能减排
目前正在抓紧建设的中瑞低碳生态城,东起南湖大道、西至尚贤道、南至干城路、北到震泽路,总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在这一“四四方方”的生态城地界上,不仅有正在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地铁4号线具区路车辆段TOD项目、“零碳小学”,还有计划年内动工的奥体中心等重磅项目,可以说是一方“含金量”十足、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区域。
“在规划编制之初,我们就坚持高标准设计,精准对标瑞典哈马碧湖城和皇家海港区等国际知名生态城区,还专门委托哈马碧湖城原创设计公司Sweco国际,对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近年来的规划、‘双碳’内容、重点工程和开发时序等进行梳理和核校,推动主要生态指标与国际生态城区精细对标。”经开区建设局副局长徐国良介绍,中瑞低碳生态城全面建成后将达到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最高的三星级标准。
一批超低能耗建筑正快马加鞭建设。记者在国际会议中心施工现场看到,形似“太湖石”的场馆建筑已初见雏形。“这一进深约200米的中央大堂,将把会议中心分为南北两侧。在中央大堂和序厅的顶部,今后将全部铺上光伏板,既遮阳、又发电,发电量足够整个办公区域使用。通过使用地板辐射设施,中央大堂的空调机组装机量也可以减少三分之一,更省电。”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还将在国际会议中心建设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时监测环境、能耗、用能设备等,优化能源管理。
位于中瑞低碳生态城的无锡地铁具区路车辆段TOD项目,部分高层建筑已然矗立。项目投用后,小区业主下楼仅需步行不远,就可来到博览中心地铁站,践行低碳出行的绿色生活方式。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地铁站城一体化开发项目除了达到绿色建筑最高的三星标准,还引入国际WELL认证,围绕空气、水、声音、光、材料等10项健康要素和80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区域绿色低碳水平。
从市政设施到交通出行,每个环节都植入低碳基因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说满目葱茏是生态城的外衣,贯穿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生态城的灵魂。
专家介绍,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对标的哈马碧湖城,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生态城区,就是因为其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生态理念,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能源、垃圾和给排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如何打造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建设计划明确了路线图,将从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街区、零碳示范公共建筑、雨水海绵、中水回用、垃圾收运、“双碳”大脑等八个方面系统推进中瑞低碳生态城的建设,让2.4平方公里的每一寸肌理都植入节能环保的低碳基因。
在不久的未来,能源的利用方式将更为多元。在生态城,“零碳校园”、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等新建公共建筑都将全面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确保每年光伏规划建设总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同时还将在重点公共建筑先行先试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
减污降碳,污染源将进一步从源头削减。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车,生态城将加密充电桩布点,到2025年,一半以上的公共停车位将配建充电设施,行驶在生态城内的公交车、工程车、物流车辆也将全部使用新能源车,减少碳排放。水资源保护持续加码,将续建1.5公里中水管网,实现中水管网的全覆盖,这意味着,今后生态城内的市政用水、景观用水以及居民冲厕用水都将全部用上再生水,有效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城市管理也将更智慧更高效。零碳技术展示馆建成后,一套可视化能源监测管理平台将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对生态城建筑耗电量、耗水量、燃气量等能源消耗量的实时监测,通过这一“双碳”大脑的智慧运转,合理蓄能调峰,提高能源管理绩效。
全域推进“双碳”示范区建设,还有哪些发力点?
让“盆景”变“风景”,中瑞低碳生态城这一“亭亭少年”肩负着为全市绿色发展探新路的使命。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将以生态城建设为引领,带动全域“双碳”示范区建设,相关实施意见近日已印发。
“实施意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共交通覆盖率、绿色建材应用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制定了20个控制性指标和17个引导性指标,形成了一套‘双碳’指标体系。”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刚性指标将落实到土地出让条件中,强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刚性管控。
即将实施的七大行动和十项具体工程,将加快把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实施意见明确,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到2025年末,经开区全域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100%,建筑综合节能率要超过80%。交通出行环节,将大力倡导低碳出行,在加密公交站点的同时,完成15公里慢行道的布设,形成环蠡湖、观山路、和风路、沿太湖“四横”,蠡河、南湖大道、贡湖大道、尚贤河、五湖大道的“五纵”交织的绿道系统,助力运动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一个个绿色生活场景的营造,将进一步带动生活方式的转变。”据介绍,经开区还将大力倡导垃圾减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鼓励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避免使用难以降解的材料,践行“简约生活”,减少人为垃圾的制造和产生,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总量,为生态环境“减负”。
“建设低碳生态城,削减碳排放量是重要抓手,建议努力做好‘减’字文章。例如,应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落实低冲击开发理念。此外,还应关注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削减。设想一下,城市间的‘钟摆式’交通,势必带来出行和汽车排放量的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一定的城市空间尺度和单元内促进职住平衡是关键,建议加强用地规划的功能复合。如果工作、餐饮、休闲、购物、健身都能在一个街区或者完整社区内搞定,自然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出行。”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鲁晓军如是说。
据悉,经开区今后将积极构建低能耗、高碳汇的城市公共空间,鼓励功能混合,要求新建地块中,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居住等功能融合布局的“混合街坊”比例不低于60%,着力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空间尺度,试点个人碳积分制度等,为市民解锁更多绿色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