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西直河村康华路西侧一个大院内,这里是北京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基地之一。
在现场,用彩钢瓦和迷彩网搭建起来的除尘降噪棚内,一台大型
机械设备正在轰鸣作响,经过几道工序,把从进料口填进去的建筑垃圾粉碎加工后,分别从三个出口把不同规格的砖混骨料产品输送出来。
有两装载机交替着给进料口投放建筑垃圾,一台装载机把出来的产品铲走,送到不远处堆放起来,还有一辆洒水车和两座雾炮在现场进行除尘作业。
据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介绍,从2017年开始,华夏董氏实业集团积极参与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投入资金物资近4亿元,采取“政企协同推进”的模式,先后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三间房乡开辟了五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基地。
“这期间,我们共购置23台套粉碎加工设备、再生产品生产线和150台辅助机械设备。每年可处置建筑垃圾500万吨,具备3000万吨的加工能力,日产各种免烧砖20多万块。横街子基地最大的一套固定设备满负荷每天可处置建筑垃圾1万吨。”董配永说。
目前,五个基地已接收以十八里店乡域内为主的建筑垃圾大约370万吨,完成资源化处置295.8万吨,加工再生产品270.4万吨。砖混骨料、免烧砖等再生产品已被首都新机场高速、天华小区、小武基公园及北京市公厕改造建设单位选用。
在免烧砖生产区的制砖机旁,现场负责人孟繁星介绍了免烧砖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免烧砖的原料是50%水泥块粉碎骨料、35%的砖混骨料,外加15%的水泥。和粘土烧砖相比,可以节省85%的黄土和沙子,不用占用土地、破坏河道去挖土挖沙,还可以节省煤炭电力资源。”
“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制砖,是一个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节能减排的好项目。如果全国每年产生的26亿吨建筑垃圾都能得到资源化处置应用,那么节省下来的土、沙等原生资源,以及由此减少的能源消耗、物质投入和社会成本是无法细数,难以估价的,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意义深远。” 董配永说。
据悉,华夏董氏实业集团已先后投资5亿多元用于绿色
矿山建设,对所属的马家沟矿、鑫发矿进行配套改造,矿井水、煤矸石、煤层气等回收利用,基本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比如,在各企业建起回收站,较大的车间班组设立了回收点,使积压多年的废旧材料得到利用,每年节省原料采购资金2亿元。
该集团驻绥办主任孙强介绍,集团无偿投入人员工资、设备、场地等支持成立回收公司,不仅从废品中挑出了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资,还通过源头分类、办厂加工等方式拉长产业链,实现了垃圾废旧物资的再次升值和循环利用。
为了让北京市区垃圾中转站、垃圾箱里一些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不被当成“废物”拉走填埋、焚烧掉,董配永组织起了以企业员工为主的80多人的环保队,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的9个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建立了27个回收点,义务为回收分拣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回收率多在80%以上。
这支义务环保队早出晚归,不怕脏和苦,不但把垃圾分拣做得有条不紊,还把垃圾箱及周围场地擦洗清扫得干干净净,同时还宣传指导居民如何搞好源头分类,单放单投,不要混装混投。“多少年了,才看见垃圾箱这么干净啊。”东城区景山街道交道口小区一位80多岁的阿姨说。
同时,在企业所在地黑龙江省绥棱县实施了“治理白色垃圾,保护美好家园”环保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组建了640多人的县乡村三级环保网络,为10个农村乡镇各捐赠1台自卸垃圾车,为76个村庄和4个农场捐赠80台机动三轮车,为绥棱县自然屯和社区捐赠600辆人力三轮车,解决了塑料膜、塑料袋、农药瓶污染土地、水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