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加工、化验工作是指导找矿勘探,确定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试样的分析,确定矿石有用组分及有害杂质的含量,圈定矿石与岩石的界限,掌握矿石质量的资料;同时可了解矿体内部与矿体与围岩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为总结成矿规律提供资料。正确的采取样品、合理的加工试样、精确的分析样品成分、是完成找矿勘探任务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当前在采样加工等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总结,成熟的成套的经验尚未归纳出来,今后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这一参考资料中所列内容,都须在工作中继续完善,根据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参考应用。
(一)决定采样方法的因素
采样方法,尤其是山地工程中的采样方法,取决于地质因素与经济效果两方面:
1.地质因素方面:
首先要考虑到所含主要有用组份的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同时兼顾所含有害组份的矿物分布状态。矿物分布状态一般反映为各种不同的矿(岩)石结构、构造。在有益,有害组份均匀、矿(岩)石结构、构造简单时,可选用连续拣块法;块状、细脉浸岩状矿石可选用小规格刻槽法或其他方法;组份分布不均匀时选用方格法、剥层法或全巷法等取样面积较广的方法;而某些有用矿物颗粒粗大且组分不均匀的矿石只宜用全巷法。其次要考虑矿体的规模、产状,如矽卡岩中白钨矿矿巢,基性岩中的镍矿矿筒、矿囊等,宜用全巷法或剥层法,尤其在此类矿体。厚度小于坑道断面时,剥层法比全巷法更为适宜,避免了围岩掺入试样内引起贫化。
2.经济效果方面:
在地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劳动强度较轻的简单的采样方法。此外,找矿勘探各阶段中的目的要求和技术装备状况,也是选择采样方法时应予考虑的因素。当前分析技术正由化学分析逐步向器械分析发展,对试料重量,也由多而少,因此如何采用代表性强、采样比较简便的采样方法,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二)各种采样方法
1.目前山地工程中使用的采样方法,对山地工程中矿体揭露范围而言,有三类:
(1)“线型”:包括拣块法、刻槽法、打眼法;
(2)“面型”:包括方格法、刻线法及剥层法;
(3)“体型”:包括全巷法、刻块法及攫取法。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