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RJ-21是世界最先进的支线飞机
只有成功一条路 访ARJ21飞机总设计师、一航一飞院院长吴光辉
12月21日,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如期总装下线,总设计师吴光辉心潮澎湃:“ARJ21的研制将对我国大飞机项目打下良好基础,通过ARJ21项目,我们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民机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能力,使我国在世界民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国人来说,ARJ21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而对我们这些参与开发研制的人员来讲,她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看到了她的茁壮成长,说实话,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从酝酿到设计制造,吴光辉陪伴这个让他牵挂、让他自豪的“孩子”一起走过。
ARJ21飞机在研制之初就明确了它将是国际上最先进、最舒适的支线飞机之一这一研制目标。正因为如此,吴光辉和他的团队在研制之初,就感觉到了项目的风险、压力和困难。是肩头的责任和同舟共济的战友们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ARJ21飞机的成败关乎着中国民机产业和大飞机的发展,而全国人民也企盼着能坐上自己的民用客机,因此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成功。
为了确保成功,吴光辉从设计这个源头紧抓不放。针对项目节点和相关问题,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督办力度;建立了由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质量师组成的三总师系统例会制度,从龙头上推动项目工作;对院领导和副总师的分工以及设计队伍进行调整,使一飞院东西两地形成一个拳头;加强技术责任制,与研究院内ARJ21项目各专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将技术责任分解到人;对科研管理流程进行整理,加强计划性和考核力度。这一系列措施都有力地推进了ARJ21飞机研制进度。
同时,针对飞机的设计状况,还组织队伍开展了机头优化设计等技术攻关,突破了技术障碍,使发图工作按节点完成;组建了三层跟产机构和跟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并亲自到一线协调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保证了飞机装配、总装的顺利进行;组建了专业队伍,加强对国外供应商的管理,第一次实现了以我为主、国内外各参研商并行协同工作等技术和手段的创新。
ARJ21飞机今天终于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展露飒爽英姿。其实,在吴光辉和他的设计人员心目中,这一英姿已经被他们描绘过无数次。吴光辉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技术上,ARJ21支线飞机和目前的115座单通道大飞机差别不大,在同类型飞机中性能最优。可以说,ARJ21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支线飞机’。并且,经过优化设计后,飞机的飞行性能、飞行品质、经济性均达到了设计目标和要求中明确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均能满足航空公司对飞机使用性能的要求,特别是能够满足以昆明机场为代表的西部航线的使用要求。这也就意味着,飞机将能满足国内绝大多数机场的起降要求。”
不仅如此,在ARJ21飞机项目的研制中,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项目公司——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成立为ARJ21的研制带来了全新生产关系,以市场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改变了中国民机研制一厂一所的旧模式。建立起了由市场开发、产品研制、客户支持三部分构成的民机产业体系,并在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客户关系建立、销售支援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ARJ21飞机项目运作过程中,中国一航从项目成功角度考虑,首次以主承包商身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能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供应商,完成了由国外航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到主承包商、由配角升为主角的划时代转变。适航审查也给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长期以来,吴光辉和他所在的一飞院苦苦探索中国民机发展的正确途径,历经曲折。说起民机研发,吴光辉有太深的感触:航空工业是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必须丢掉幻想、坚韧不拔、坚持自主创新,型号研制不可半途而废;市场和金钱换不来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引进和转包生产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民机产业;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军机研制长期投入形成的宝贵资源和平台,发展民机产业;航空工业体现国家意志,应有稳定的政策和法规长期扶持。
令吴光辉欣慰的是,ARJ21飞机的研制我们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为今后形成我国民用飞机的系列化发展和规模化生产、为我国民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