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发电设备行业进入“十一五”的第二年,也是汽轮机行业开展自主创新、科技攻关和爬坡的重要阶段。这一年,汽轮机行业收获颇丰,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产量大幅增长,产能快速提升。近年来,汽轮机行业连续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产量连创新高,预计2007年仍将维持在9000万千瓦以上。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超常规发展,行业整体装备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同时,国内社会化生产协作水平也迅速增长,行业总体制造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见表1)
国内市场降温,出口产量上升。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的缓解,我国电源建设已明显“降温”。为谋求行业新的增长点,各企业多年来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洲等国际市场,行业出口交货值连年增长,出口产品已扩展到30万、60万千瓦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
企业管理水平大有改进,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从车间的现场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分配制度改革、主辅分离改制,到体系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再到采用ERP、PDM、ABC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汽轮机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改善:全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反映资本获利能力的平均总资产贡献率,逐年走高的趋势也比较明显。(见表2)
产品、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产品水平大幅提高。通过技术引进、合作设计等,汽轮机行业已在核电、气电、风电、光电、火电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超(超)临界汽轮机、大型燃气轮机、空冷汽轮机、低热值燃气轮机、核电汽轮机、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满足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大容量火电机组的可靠性稳步提高,平均等效可用系数(EAF)达到92%。
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尽管我国发电设备行业抓住了空前机遇,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自主化主要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首先,一些引进技术的产品其设计技术尚未能真正掌握;其次,部分关键合金钢型材及大型铸锻件依赖进口;再次,部分核心部件和配套件也依赖进口。
这三大难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它反映出在行业共性、基础试验研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国内尚未完全形成公共核心技术研发平台,这表明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还要经历长期艰难的路程。
做强做大意识强烈,价格竞争日趋严重。近几年各企业及时把握了发电设备“井喷”带来的良好机遇,使企业、行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结构调整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行业的高速发展,激发起各企业对做强做大的强烈追求。
但随着市场“繁荣”帷幕的落下,新一轮更加残酷的竞争已经登场。技术趋同的价格竞争无疑将导致两败俱伤,削弱企业的经济实力。前些年低价竞争给汽轮机行业带来的损害,值得每一个企业认真考虑: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是战略合作,还是重蹈覆辙?
行业凸显四大趋势
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同时,随着电源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汽轮机行业在大容量机组以及IGCC、核电、新能源等方面将得到有利拓展。
战略合作、整合是行业发展和企业谋取共赢的重要途径,而多品种、差异化将使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生存空间。今后汽轮机行业将可能走战略合作与整合,以及多品种、差异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服务市场的需求将逐步增大。目前,30万千瓦及以上在役机组已达600多套,随着后续机组的增加,在机组检修、服务领域方面行业必然有一个可观、潜在的市场发展空间。
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已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探索。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已拥有比较优势,只要加强科技创新,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注重行业品牌建设,国际市场的空间仍将是非常广阔的。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