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欧洲汽车业“寒风”中等待救援
2008-11-20来源:中国振动机械网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17日专电 财经观察:欧洲汽车业“寒风”中等待救援
一场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下滑正让欧洲汽车业感受到阵阵“寒意”。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一样,陷入困境的欧盟汽车厂商们也在翘首企盼政府伸出援手。
欧洲厂商“三面受敌”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欧洲市场上的新车销量同比骤降14.5%,这已经是欧洲汽车市场连续第6个月萎缩,今年前10个月,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下滑5.4%。
欧洲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造成需求锐减。一方面,信贷紧缩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收紧消费信贷政策,抑制了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整个欧盟经济正挣扎在衰退边缘,担心被裁员的消费者也都捂紧钱袋,推迟购车计划。
在这股经济“寒流”中,逐鹿欧洲市场的全球汽车厂商几乎无一幸免。作为领头羊的德国大众集团10月份销量下滑7.6%,已算是表现不错。紧随其后的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销量下滑了16.3%。“美系”的通用汽车集团和“日系”的丰田汽车公司更是损失惨重,销量分别下滑25.2%和23.6%。
除了销量下滑,欧洲汽车厂商们还面临着另外两重打击,一是由信贷紧缩所导致的融资困难,二是欧盟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抬高了生产成本。
“三面受敌”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谓苦不堪言,不得不考虑裁员减产,以压缩成本,并呼吁政府伸出援手,帮助其渡过难关。
四处“化缘”尚无定数
在欧盟,汽车业牵涉到成千上万人的“饭碗”,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以汽车大国德国为例,其近五分之一的就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与汽车业有关。
继美国政府9月宣布将为本国汽车厂商提供250亿美元节能研发贷款后,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要求获得400亿欧元低息贷款,用于清洁节能车辆研发。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欧盟官员已表示,支持通过欧洲投资银行为欧盟汽车厂商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用于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但尚未出台具体数字。
据称,总部设在卢森堡的欧洲投资银行下月初将建议在未来两年内拨出100亿到150亿欧元,部分用于增加对汽车业的“绿色”贷款。
德国总理默克尔17日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旗下的欧宝汽车公司代表举行了会晤。欧宝公司希望德国政府提供10亿多欧元贷款担保,以应对中期流动性短缺风险。德国政府已表示,将尽一切努力提供帮助。
按照欧盟规定,成员国如果向汽车业伸出援手还将受到欧盟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以排除非法政府补贴嫌疑。
(源自:新华网)
救援措施恐致贸易纠纷
虽然欧盟委员会在反补贴方面一贯态度坚决,至今也没有表现出对汽车业网开一面的迹象,但大西洋彼岸的动向却引起了欧盟的警觉,因为面对同样困境,美国正在考虑为本国汽车业提供进一步帮助。
尽管已获准得到250亿美元节能研发贷款,但由于亏损加剧、销量下降,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最近又分别提出申请,希望美国政府从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救助汽车业。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计划19日就如何救助汽车业举行听证会。
欧盟担心,这可能会让美国汽车厂商在当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占据优势,将欧盟汽车厂商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正因为如此,巴罗佐日前警告说,如果美国政府的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构成非法政府补贴,欧盟将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温特科恩22日向外界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不利影响,2009年世界汽车市场将“极端困难”。
德国戴姆勒公司23日公布财报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13亿欧元(1欧元约合1.28美元),远远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8.18亿欧元。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总经理帕特里克·佩拉塔17日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雷诺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减产25%,以减少集团和经销商的库存。这比其10月下旬宣布的减产幅度要大很多。
金融危机的“寒流”,使虚拟经济遭受重创之后,紧接着受影响的就是实体经济,而汽车行业则不能幸免。欧美车市的“入冬”,令欧美大型汽车工厂已经支持不住选择“关门”。面对深不见底的金融危机,躲避风险成为跨国车企的本能反应。丰田、通用和克莱斯勒尽管还在酝酿着相互收购的前戏,但在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中国市场,它们不仅没有放缓在华的扩张脚步,反而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
油价从高位滑落,全球汽车业才喘过了一口气,又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美国汽车市场“受灾”,有大型汽车工厂已经支持不住选择“关门”,大批工人失业。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元开始大幅下跌,日元、韩元也应声而跌,一场由美国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很快席卷了整个世界。看起来,受损最严重的是银行和投资行业,但这显然是一场能量巨大的“蝴蝶效应”式危机,很快地,第一个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实体经济,就是汽车行业。
(源自:新华网)
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