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完成176个“无废细胞”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4家,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3亿平方米……在工业大市、农业大市、人口大市青岛,“无废城市”建设已在全域推行一年多。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介绍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从工厂、园区、社区等“无废细胞”入手,青岛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新方法、新路径,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和改革任务,正在走一条让城市“轻装上阵”谋发展的新路。
去年以来,“无废细胞”热度不减。“细胞”正从一个生物学概念变为探索城市治理的切入口。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这座年产30万辆整车的汽车制造工厂里,通过一年来“无废工厂”的创建,已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30%以上,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降低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
一直以来,青岛狠抓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开启绿色制造标杆建设。去年青岛市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已达54家,另外,青岛市还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和绿色工业园区1家,“无废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绿色载体。
“无废工厂”是众多“无废细胞”中的一种。去年,青岛市相继编制了12个“无废细胞”创建指南,累计推动完成176个“无废细胞”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机关”等一批有特色的“无废细胞”陆续涌现,通过发挥“细胞”单元的裂变聚合效应,引领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在《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清单》中,明确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确定了60项指标。目前,60项指标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7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协同推进22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工业领域,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等5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西海岸新区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运行,青岛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在农业领域,全市水肥一体化达130万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均下降6%,构建废旧农膜三级回收体系,实现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2023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2%以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在生活领域,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904条,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在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3亿平方米,全市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8%。在海洋领域,36家港口经营企业全部签订船舶油污水接收协议,青岛港前湾港公司、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获“四星级绿色港口”“五星级绿色港口”称号。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青岛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海洋固废等为重点,不断补齐城市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特色亮点,构建“无废城市”建设的“青岛路径”。譬如,推动青岛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平台,打造家电领域绿色低碳“灯塔工厂”;推动建成平度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提高
尾矿、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规模化利用水平,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青岛模式”;发挥即墨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成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无废工厂”,推动汽车制造领域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示范。创新金融服务渠道,2023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绿色贷款余额361.4亿元,较基准值增长195.8%。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产业发展。青岛将继续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持续组织做好“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无废细胞”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500个“无废细胞”创建,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固体废物治理水平。实施33个重点项目,开展家电、汽车等领域无废供应链试点,实现以点带面,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