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驱车至雁江区飞虹村飞虹铺砂场,满目山峦叠翠,绿意盎然。
记者在飞虹村飞虹铺砂场看到,这里已是绿草丛生,两旁是拔地而起的绿树,中间早已被当地村民种上了庄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复科工程师张祝兴找出了修复前的图片,“之前因为
采砂导致土地压占与损毁严重,满地都是荒草。”张祝兴说,2019年,这块地被纳入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历史遗留
矿山生态修复
项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土地平整,将压占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和林地,项目实施后,实现新增耕地8.4亩,林地51.75亩,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结构回归自然状态。复垦后新增耕地移交村集体组织,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近年来,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入中省资金43071万元,治理矿山814个,修复面积31875亩,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典型案例。近日,省自然资源厅遴选出10个案例,为我省下一步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其中,雁江区入选3个,飞虹村飞虹铺砂场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南津镇的另外两处经典案例所在地槽土村陶家沟采石场和槽土村高屋基采石场。“陶家沟采石场由于露天凹陷采坑造成边坡裸露,且存在高空坠落安全隐患;场地内废石随意堆放,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破坏。”张祝兴告诉记者,对于每一处废弃露天矿山,都安排有专业人士因地制宜地对该处进行修复,在这里修筑了围栏并设置警示标志,综合利用废石铺设石板路,保留凹陷采坑缓坡地带的自然岸线,种植喜水植物,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项目实施后,矿区实现了“保证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的目标,湿地生态系统得以重塑,人工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在槽土村高屋基采石场,一个由于采矿被挖出的大坑十分醒目。“在这里,我们实施了土地平整,修建矿区边坡护栏以及林间生产道路,并种植刺槐、播撒草籽,恢复植被。”据张祝兴介绍,高屋基采石场修复项目实施后,实现恢复林地38.85亩、草地34.05亩、坑塘水面31.65亩。矿区林草湿地系统得到重塑,区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全面增强。
“近年来,资阳市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2020—2021年,已修复废弃露天矿山95.04公顷,超额完成绩效目标。”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李绍棠介绍,未来,我市将继续把受损矿山复垦复绿为耕地、园地和林地,有效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用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周边林业、农业健康发展,2022年,预计修复矿山53.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