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始,湖北省砂石运输结构大变革,先后建设武汉江夏、荆州盐卡港区、江陵港区、宜昌白洋港区、黄石阳新等多个砂石集并中心。
2021年6月11日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湖北省关于促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相继出台,提出重点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
项目,补齐多式联运“连而不畅、邻而不通”等“最后一公里”短板。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全省机制砂石年产能达到9.9亿吨以上,每年向长江下游输出1至2亿吨,填补长三角地区砂石缺口。
湖北砂石运输变革加速,1至2亿吨机制砂石将直达长三角地区,将彻底改变长江流域砂石市场供给形势!
繁忙的阳逻港集装箱船运输
多式联运,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运输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多式联运能提高运输效率约30%、减少货损货差约10%、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同时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是绿色交通发展方向。
立足“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湖北将多式联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物流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今年起至2023年,湖北省将实施有史以来最大多式联运推进计划,包括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提升多式联运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等。届时,湖北将成为国家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国家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
根据方案,未来3年湖北省将推进铁路、水运、公路工程,以及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72个重点多式联运建设项目,以实现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1623亿元总投资中,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占1460亿元,其中包括投资40.6亿元的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香炉山至黄州段、投资38.9亿元的宜昌茅坪港疏港铁路等。
近年来,湖北省开始打造以多式联运为支撑的集疏运体系。2016年至今,武汉、黄石、宜昌、鄂州等地5个项目入列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根据计划,未来3年湖北省还将争创7个国家级、12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据统计,去年全省铁路、水路、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依次是3.3%、25.99%、70.71%,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0.92个百分点、上升8.17个百分点、下降9.28个百分点,完成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目前,湖北省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4.26%,居全国第九位。
以多式联运破解 “连而不畅、邻而不通”
3年内,湖北省将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联运交通项目,争创7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通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湖北竞争力。
建设12条疏港铁路、开通2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争创7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年均增长20%、实现全省多式联运服务“一站通”……这份雄心勃勃的“多式联运”三年计划,将助力湖北打造与地理资源相匹配的交通新优势。
营运一体化、信息共享化、主体协同化
江面船只排队等候,码头上龙门吊长臂舞动,24小时装卸集装箱。
这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武汉阳逻港看到的景象。这个长江中游天然深水良港,常年水深7至15米。借助多式联运优势,该港区现在每周航班量达268班,一天装卸2000个集装箱,比去年多一倍。
多式联运,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湖北地处华中,“得中独厚”;坐拥长江最长岸线,“得水独优”。然而,铁、水、公、空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连而不畅、邻而不通”,削弱了这一优势。资料显示,长江港口与铁路衔接不充分,在干线2800余公里航道众多港口中,可开展铁水联运的不到10个。
“协同衔接不顺畅、信息化程度低、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等问题,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高宗余说。
湖北,亟须打通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湖北竞争力。
从何处着手?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认为,多式联运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核心和关键是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重点内容是营运一体化、信息共享化、主体协同化。
打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武汉新洲阳逻,一条铁路跨越公路,两边工地上,塔吊矗立。作为武汉新港铁水联运重点配套工程,江北铁路二期项目正日夜赶工。
“打破‘最后一公里’瓶颈迫在眉睫。”武汉港发集团董事长涂山峰介绍,今年以来,从阳逻港经上海“漂洋过海”的集装箱“一箱难求”,引入铁路专线后将为港区扩容。
江北铁路二期,湖北3年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联运交通项目之一,72个项目涵盖铁路、水运、公路工程,以及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
其中,铁路连通工程投资138.5亿元,除了投资40.6亿元的武汉新港江北铁路,还有投资分别为38.9亿元、13.8亿元的宜昌茅坪港疏港铁路、襄阳小河港区疏港铁路等11个项目。《方案》要求加快建设沿江、武西、京九等高速铁路,释放同通道内对外普速干线铁路货运能力,完善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内主要城市群的铁路货运网络链接。
水运连通工程总投资298亿元,包括汉江蔡甸至兴隆2000吨级航道工程、武汉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二期等16个项目。湖北省还将推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畅通中部出海通道。同时,推进汉江航道梯级开发枢纽项目建设,提升汉江通航能力。开工唐白河、松西河航道整治,打通水运南北通道。
公路连通工程总投资864.7亿元,过百亿的项目包括武汉至阳新高速黄石段、武汉至大悟高速、燕矶长江大桥等。据介绍,湖北省还将重点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以及硚口至孝感、鄂州机场高速公路等武汉城市圈出口路、瓶颈路段新建(改扩建)工程,推进连通白洋港、荆州港、黄石新港、钟祥港等一批疏港公路建设。
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是产业“抓手”。根据方案,湖北省3年将投资158.6亿元,建设包括汉欧国际物流园在内的20个项目。重点推进武汉、襄阳、宜昌、十堰、鄂州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以及国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提升货物中转及集散能力。
让精品线路“流金淌银”
未来湖北多式联运啥模样?
根据《方案》,到2023年湖北省初步建成国家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国家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为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届时,依托黄金水道,一条条精品线路将畅通国内外,成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水铁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铁路通道,打造5条以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鄂州为节点的水铁联运品牌线路。
江海联运。开辟5条以上武汉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等国内沿海港口及韩国、日本的近洋航线,将武汉打造成长江中上游的外贸货物集散基地和集装箱枢纽港。
水水直达。开辟和发展3条以上长江中上游、汉江、湘江、洞庭湖区港口至武汉港的集装箱航线,使武汉成为川、渝、陕、豫、湘等地区内外贸集装箱目的地港和中转港。
陆水空联运。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武汉天河机场,培育3条以上陆空、空铁联运精品线路。巩固长江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培育3条以上水陆滚装联运精品线路。
到2023年底,湖北将开通至国内及欧洲、东盟、东南亚等地2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其中,中欧班列(武汉)开行数量较2020年底增加400班列以上。
方案实施后,湖北多式联运效应将进一步凸显,铁路、水运占比进一步提高,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年均增长20%。建设疏港铁路12条195公里、等级以上航道1040公里、高速公路11条408公里、疏港公路8条183公里。建设20个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枢纽)。主要港口、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产业园实现铁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