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实验区“三区两线”范围的4处废弃矿山复绿工程完工,并初步通过专家验收。
近年来,实验区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纳入生态治理的日程,探索出多种矿山治理模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批批复绿项目成效初显。
如今,4处废弃矿山累计实现复绿面积近35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26.59%提升至目前的37.1%。
修复加速度 为“伤疤”美颜
“三区两线”范围废弃矿山是指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的废弃矿山。2019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指出,平潭“三区两线”范围内4处废弃矿山未完成复绿,分别为海坛片区立新采石场、华龙采石场、前进采石场、金井片区红湖石子场,应于2020年6月前完成治理验收。
此前,这4处废弃矿山均已关闭近10年之久,未开展任何治理措施,矿山“挂白”明显,视觉污染严重。近日,记者来到中湖立新采石场、前进村采石场等地,发现原本岩体裸露的山体已经长出了绿植,坡脚处两边分别种植了木麻黄和桉树,草籽已经生长发芽,施工方正在进行喷水等绿化养护,矿山复绿成效初显。
“我家离前进村采石场300米左右距离,每次一到大风天的时候,前进村采石场总是会扬起很大的灰尘,现在明显感觉灰尘少了很多。”住在世界城五期的市民林炎钦说。
“立面的绿化是矿山复绿的重点,我们通过在边坡外侧栽植桉树,待桉树长高后,可消除立面视觉污染,达到复绿效果。”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副局长薛学炳说。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克服土源缺乏,场地权属争议等难题,加班加点进行场地平整,绿化种植等工作,顺利完成了4处废弃矿山的复绿工作。
矿区变公园 让生态复苏
如何利用好废弃采石场的闲置土地?早在几年前,实验区就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之路,利用采石场废弃地先后建成万宝公园、鸣凤山公园等生态公园。如今,建设公园已成为平潭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的一大特色。
海坛古城对面的鸣凤山公园(一期工程)就建在昔日的采石场上。这里,曾经遍布大大小小的采石坑,地表破坏比较严重。为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和产业价值,项目自2018年开建后就采用生态景观式治理,依靠自身的山地丘陵地貌、采石坑地貌,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对废弃渣石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如今成了一个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公园。
此外,实验区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前进村采石场矿山治理,计划在城关小学对面地块内规划配套一定数量生态停车泊位,将前进村采石场矿区纳入前进村专业市场用地范围。
“原来实验区存在不少历史采坑,结合实验区大开放大开发的建设,通过将其纳入建设用地或改造成公园等方式,逐步恢复绿水青山。”薛学炳说,实验区待治理矿山任务还剩余31处,接下来,他们将持续推动矿山修复治理,确保在今年底全区历史矿山复绿工作圆满收官。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