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从2018年6月正式启动疏浚弃土由此从水下到岸上的综合利用。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太平口水道为长江干线航运的“卡口”,冬春枯水期的疏浚清淤和航道整治,每年产生的疏浚弃土弃砂近1000万立方米,2018年度太平口水道累计完成疏浚量约964万方。将航道疏浚产生的疏浚弃土上岸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航道疏浚的环保、节能水平,保障航道畅通,也为当地市政建设提供环保砂源,减少建材消耗,一举多得”。
4月14日,船来船往的长江太平口水道上,两条如连体婴般静止的船舶格外引人注目。“快装满了,停泵,后撤”,随着一道道指令,“连体婴”缓缓分开,满载泥沙的运输泥驳朝着堆场区驶去。在长江荆州太平口水道上,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疏浚船进航道定位,待运输泥驳靠档稳定后,疏浚船挖出的航道弃土顺着管道输送到运输泥驳的货舱内,满载后再由泥驳运到堆场地。疏浚弃土由此从水下到岸上,开始了综合利用的第一步。“从2018年6月正式启动至今,我们已累计装驳868船,实现疏浚弃土上岸305万方”,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中游维护疏浚
项目部经理表示。
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太平口水道,历来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浅滩河段之一,出浅频繁、散乱多槽,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自三峡工程成功蓄水后,太平口水道呈大幅冲刷趋势, 河道内滩槽交错,航槽位置多变,格局调整剧烈,航道条件极不稳定,浅区又位于荆州长江大桥水域,使该水道形成上段两槽、下段两汊的河势格局,成为长江干线航运的“卡口”。
太平口沿岸槽,位于太平口水道中游里程480公里至486公里航道水域范围内,处于杨林矶边滩与北岸之间,作为主航道2号槽的备用航槽,该槽全长约4.2km,设计宽度150m,疏浚底高程24.3m(国家85高程)。
根据测图反映,2018年度太平口水道累计完成疏浚量约964万方,沿岸槽“5.5米线”已打通约3km,航宽约120m,北汊进口基本满足3.5m水深。
太平口水道是长江中游浅险河段,冬春枯水期的疏浚清淤和航道整治,每年产生的疏浚弃土弃砂近1000万立方米,将航道疏浚产生的疏浚弃土上岸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航道疏浚的环保、节能水平,保障航道畅通,还能为当地市政建设提供环保砂源,减少建材消耗,一举多得”。
据悉,由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中游维护疏浚项目部负责疏浚的太平口水道是长江中游疏浚弃土综合利用的第一个试点水道,航道疏浚土上岸施工,采取吸盘船舷外装驳、绞吸式挖泥船吹填两种方式进行。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在长江航务局、长江水利委的部署下,积极推进疏浚弃土综合利用,协调各方,改进工艺,反复试验,历经近一年的筹划部署,终于在2018年6月正式启动疏浚弃土综合利用方案,开启了长江中游疏浚弃土综合利用的新篇章,同年12月,在荆州市学堂洲附近完成航道疏浚土堆场设立。为此,“长狮16轮”于2019年1月4日调整施工方案,由水下抛泥改为航道疏浚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