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填埋处理方式,突破建材生产的局限,青岛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城市双修”相结合,用建筑垃圾“堆出”绿水青山。
农历四月,草长莺飞,距离平度市中心不远的梨沟山上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依靠着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这个曾经遍布废弃采石坑、尘土飞扬的破落山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整治前
整治后
“在梨沟山上,建筑垃圾实行精细处理,从头到尾,产品实现了多重利用。”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生竹军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和尾矿碎石经过动筛、破碎、分选,绝大部分转化为大小不一的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用于建材生产,剩余的废弃渣土因为透水性好,大部分用于矿坑回填或是矿坑修整(建设水库),少部分则与营养物质混合,成为栽种植被的好材料。在其他企业“不受待见”的水泥砖块也是好东西,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替代三合土成为道路垫层,配合回收而来的废旧沥青建成环保路,供载重车辆运输使用。相比于一般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止步再生骨料生产,北苑建材的产品链条更长,堪称从鱼头吃到鱼尾。
合理的产品结构让梨沟山山体恢复的速度不断加快。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1300亩废弃矿山已整治完成700亩,恢复植被数百万株,山体生态明显改善。项目也因此获评“全国废弃石矿恢复治理示范基地”。
梨沟山的巨大变化是青岛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真实写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在副省级城市中走在前列。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20家,年设计利用能力超过3500万吨。累计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7000余万吨,可节约建筑废弃物填埋土地7000余亩,减少对周边2万余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实现产值70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更新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需求也不断改变。顺应这种趋势,市城乡建设委积极推动建筑废弃物多途径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垃圾利用与‘城市双修’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作为我市废弃矿山复绿试点,梨沟山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有望进一步推广。”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处长崔旭东介绍,今年,年设计处置能力达5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也将开工建设。园区以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集科研开发、物流配送、机械制造、仓储加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将极大缓解过度砂石采集现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服务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