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南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000吨,这些垃圾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如何有效利用垃圾,破解“垃圾围城”之痛,位于佛山高新区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为全国各地提供了答案。
前不久,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国家住建部推荐的项目入选展出。这座被称为“看不到垃圾的垃圾处理厂”,目前已将业务拓展至全国23个城市,未来还将继续扩张。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有着怎样的“秘诀”?其“垃圾集中收运+固废统一处理”的“瀚蓝模式”又将如何帮助其他城市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成为佛高区一道美丽风景线。(通讯员供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主动作为解决“垃圾围城”难题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坐落于佛高区,由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瀚蓝环境”)投资,其全资子公司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南海绿电”)建设和运营,以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为基础,形成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从源头到终端处理的完整固废处理环保产业链。
这个占地约460亩的产业园,尽管每天要处理数千吨的垃圾,但丝毫闻不到垃圾腐败的酸臭味,更看不到废水和黑烟。产业园内建筑外观独特,“双子塔”高高矗立,周边绿树遍布,环境宜人,附近的市民、学校师生有空会到此散步、参观。
工作人员在中控室内可实时监控焚烧炉的温度等信息。(通讯员供图)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整洁卫生,闻到不臭味。(通讯员供图)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到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参观学习。珠江时报记者//陆惠嫦摄
11月30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40名学生来到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参观学习。“我学习的是环境工程专业,来这里既可以参观‘看不到垃圾的垃圾处理厂’,又可以了解垃圾处理各个环节。”在垃圾吊机操作室内,学生李若兴惊讶于眼前的数百吨垃圾,“这么多垃圾就在眼前,竟然没有一点臭味。”
其实,垃圾焚烧厂之所以能做到臭气“零外泄”,其“秘诀”在于除臭负压系统。在正式焚烧之前,生活垃圾会堆放在32米深、82米长、20米宽的“大坑”中。这个垃圾贮坑采用密封设计,隔着厚厚的玻璃,两名工作人员操作巨大的机械手,将垃圾“抓”进焚烧炉的放料池。垃圾产生的臭气被除臭负压系统内的风机抽入炉膛作为焚烧炉助燃空气,并由此形成微负压,使得臭气不会外逸。
与此同时,在产业园内垃圾焚烧一厂、二厂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焚烧炉的火焰,以及焚烧流程中多个监控点的参数情况,以保证炉内温度始终保持在850至1200摄氏度之间,使得焚烧垃圾主要的有害成分物质能充分燃烧分解,其排放标准符合甚至优于欧盟2000标准。而一天所燃烧垃圾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后,经电网进入千家万户,发电量可供全区约16万户家庭近40万市民使用。
据统计,南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000吨,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主动扛起处理垃圾的重任。通过焚烧垃圾发电,开创了从源头到终端治理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系统化处理模式,使得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成功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难题,切实为环境建设出力。
声音
高标准高要求带来新机遇
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助理曾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生态环境将发生质的变化。而对于环境保护产业的相关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家对环境保护产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原来垃圾焚烧厂的二噁英检测是一年一次,今年发布的新规定提升到一年四次。高标准、高要求带来的是新的机遇,尤其对瀚蓝环境这类坚守品质和社会责任的环保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环境保护产业
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柳暗花明又一村
打造完整固废处理产业链
在广佛交界处的大沥黄岐岐西大街,保洁公司的车辆每天都会把周边小区、街道的垃圾运往大沥东垃圾压缩中转站。每天超过500吨的垃圾经垃圾压缩机挤压,“推”入特制箱体后,被运往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
2010年开始,不计其数的垃圾在这里“来来往往”,但没有恶臭、没有污染,站内环境卫生良好,垃圾日产日清。这个垃圾压缩中转站消除了市民对垃圾站的“刻板印象”,更有市民称赞其“远看像公园”。
然而,这样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经历了“阵痛”的。2010年以前,原黄岐市政垃圾中转站的臭味问题引发多方关注,周边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市民屡屡投诉要将其搬走。“那时候我们都不敢晾衣服,都是用干衣机。”居住在垃圾中转站附近的陈女士回忆道。
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厂等的邻避问题非一朝一夕之故,邻避问题的破解,光靠搬迁只是“治标不治本”。瀚蓝环境深谙这一道理,2010年,瀚蓝环境接过政府抛出的“橄榄枝”,为原黄岐市政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
黄岐市政垃圾中转站不仅不搬走,而且还要扩容、升级,这曾经给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带来更多不安。但如今,南海各个镇街干净整洁的垃圾压缩中转站证明了7年前的规划是正确的。如今,南海绿电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共建设十个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点,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对各个站点近百辆垃圾转运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各项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共享,实现了园区对生活垃圾收转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运营管理。
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非瀚蓝环境固废处理产业链的全部。“瀚蓝模式”的完整产业链还包括污泥处理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各个项目之间相互共享能源。例如在污泥干化处理厂中,经脱水干化后的生活污泥残渣被送入垃圾焚烧炉与生活垃圾进行掺烧;在餐厨垃圾处理厂中,餐馆里收来的潲水分解成的生物柴油为转运车辆提供能量,发酵产生的沼气提纯后发电并网,沼渣则在处理后导入垃圾焚烧厂和垃圾一起焚烧;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污水进入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通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后作为工业冷却水循环再利用,处理后的净水还可以养鱼和灌溉植物。
因而,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被称为“目前国内唯一已建成并成功运营的具有完整固废处理产业链的固废处理产业园”,整个园区真正达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邻避”到“邻亲”再到“邻利”
拥有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一座污泥干化处理厂、一座飞灰处理厂、一个垃圾渗滤液处理车间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边界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轻工”)相距仅300米,与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相距1500米,距离居民生活社区1200米。
广轻工曾经是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建设最强烈的“反对者”,如今却成为“合作共赢者”。这或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对于南海绿电来说,这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邻避效应,即居民或单位强烈抵触在家门口建垃圾焚烧厂等有污染威胁的公共设施的现象。破解邻避效应,得苦练内功。2006年,瀚蓝环境成立子公司南海绿电,接手南海区环保发电厂,做的第一件事是对老厂的改造。“当时,广轻工是最强烈的反对者,我们给出的承诺是,污水绝不外排。”南海绿电董事兼总经理助理曾飞回忆说,“当时,我们公司领导的决策是破釜沉舟式的切断排污口,不对外排放,不给污染留后路。”
破釜沉舟的决心并非停留在嘴上,在对发电厂进行扩建改造的同时,南海绿电还对非计划停炉进行有效控制。“当时故障停炉是经常有的事情,为了降低非计划停炉的频率,我们请教了很多行业专家,最后团队以不服输的韧劲,刻苦攻关,把非计划停炉降到一年只有5次。”曾飞介绍。
在自身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南海绿电还以开放、自信、公开的态度与周边“邻居”建立起沟通机制。如面向广轻工的师生发放环保监督员证,监督员24小时随时可以到产业园内进行监督、调研;在全国推行首创的第三方监管模式,由受政府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