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0000多名地质事业单位人员被“赶下海”
2016-07-13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6月18日,辽宁省委省政府会议宣布,将省属的6家国有地勘事业单位合并重组为辽宁省地质矿业勘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分属6家单位的人员全部转为企业员工,单位资金资产归属省国资委管理,并给予了5年的过渡期。此消息一出,在地质勘查行业圈影响不小。
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国有地勘单位事业转企业改革在辽沈大地终于“破冰”,一万多名地质事业单位人员被“赶下海”,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笔者认为,现阶段进行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尚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强政策扶持,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
一是为新成立的地勘企业注入经营资产。国有地勘单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没有资金积累机制,大多数地勘单位经营性资产少,装备落后,依靠现有的家底,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只有装备上“金刚钻”,才会增加企业“揽瓷器活”的底气。有必要通过对地勘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大投入,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为地勘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打好基础。
二是加大对地质环境治理的投入。矿业经济倚重大的省份,大多
矿山环境治理的任务重,历史遗留下来的采坑、采硐、采场,既浪费了土地,也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并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治理地质环境。地勘企业通过承担这类
项目,剜去美丽国土上的“伤疤”,并逐步实现资产和技术的积累,培育灾害治理产业。
三是制定针对产能过剩企业的解困政策。在过渡期内,比照煤炭行业解困,落实对地勘企业的财政补助、职工安置、产业转型扶持政策。优惠办理矿业权,支持地勘企业走探采一体化道路。支持地勘企业用好存量土地,在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中,预算安排用于支付地勘企业退出职工的安置费用,免收国有资本收益,帮助协调地勘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决定了是需要政策性扶持的行业。在企业化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展地质事业、做大地质产业,更好地惠及广大地勘职工,让地勘职工真心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期待着政府管理部门和地勘职工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责任编辑:宋欣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