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但是由于很多低值的可回收物如废旧衣服、旧木材、玻璃瓶等因为回收价值低、回收成本高,导致无人问津,没有出路。
为进一步解决这类问题,由民政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承担的“绿心工坊”服务示范
项目于2016年4月22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正式启动。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再生资源与旧货行业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北京环境卫生集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办事处、北京市朝阳区绿芽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参与启动仪式。
项目执行将依托公益组织和垃圾分类企业,在北京市的100家社区发起环保用品和绿植兑换废旧衣服、木板的活动,配合企业正在开展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传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知识,对孩子和老人进行科普和公共意识传导,后续还会跟进系列的互动方案,有效的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项目回收来的废旧物资将由北京京环城市
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回收并利用,同时京环公司还将捐赠一定量的书包给贫困地区留守儿童。
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张红樱处长就绿心工坊项目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她认为,日产2.1万吨的垃圾已经让北京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源头减量迫在眉睫。而依托专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调动社区,物业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形成综合服务模式才是推动垃圾分类最好的形式。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潘永刚表示,协会2013年正式启动“绿色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并于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别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通过对全国重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及社区环保工作者培训、行业调研、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激活等形式,探索城市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为配合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工作,协会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同时依托已有的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和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探索两网融合的模式和路径,依托协会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垃圾和再生资源减量化和资源化问题,并借助公益项目的效应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项目负责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业务部部长唐艳菊介绍,“绿心工坊”项目是绿色社区项目的深耕与创新,首次将绿色环保与公益慈善相融合,探索一条环保、慈善的新道路。项目将重点关注城市低值废弃物回收处理,如社区中产生的旧衣服、旧木材等,并通过产业化再生模式,做成爱心书包和环保教具,将再生物资用于贫困捐赠。项目覆盖全国,重点扶持西南、西北等八个省市地区,预计将有10000名贫困儿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