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破碎机网讯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黄山市中心城区日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达180吨以上,年产垃圾超过8万吨。而现阶段,屯溪区仅有小型垃圾中转站6座,日处理能力均在20吨左右,中型垃圾清运车15辆,远不能满足垃圾清运的要求。
多年来,受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垃圾分类回收不到位和垃圾清运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屯溪区辖区均存在多处私设“露天垃圾场”,特别在城郊,倾倒废旧砖瓦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多次清运、几多反复。
现状:垃圾无处可去是普遍问题
阳湖镇三充村进村道路两侧,建筑垃圾倾倒现象十分严重,虽然执法队员定期巡查,也进行过清理,但一直无法根治。“有时深夜,经常能听到重型货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有的重型货车直接向路边的壕沟倾倒建筑垃圾”。村民们面对困扰显得无可奈何。
由于现有的垃圾中转站无法处理建筑垃圾,所以多年来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均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由于远程运输成本过高,所以除了部分就地填埋,还有很多都是由施工队偷偷拉到城郊。
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屯溪环卫共有35辆作业车,其中能用于正常装运垃圾的车辆仅18辆左右,其余均为清扫车。现有的6座垃圾中转站中,有两座因设备老化经常性大修,仅能保障核心城区日常垃圾处理,而对城郊镇村垃圾则经常无法及时处理,部分区域容易产生垃圾堆积。
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也并非易事。“目前我们的垃圾都是通过中转站压缩以后,集中拉到外地进行填埋,我们的运输能力还是有些跟不上。而且在垃圾处理方面,还是以财政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滞后。”环卫处负责人表示,黄山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垃圾的收运始终带有一种既需要又反感的态度,导致垃圾收运、垃圾场选址都成了普遍难题。
探讨:垃圾处理要找好“下家”
“首先要引导市民树立分类意识。”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屯溪区已经投放了近百个垃圾分类箱,并在上面进行了详细标注,旧衣物、电池等都应分别投放,取得了一定效果。“分类收集后,一部分可回收垃圾可以集中收集循环利用,这样每天产生垃圾的绝对量就会减少”。另外,区里正在考虑提升垃圾中转能力,新建1-2个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上的中转场所。
在采访一些代表委员,征求他们关于垃圾处理方式的意见时,建议“设统一的垃圾填埋场所,让建筑垃圾有处可去”,是比较集中的意见。还有一些代表认为,垃圾是错放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循环处理,垃圾也能转换成能源和效益。
“政府可以考虑在城郊建立垃圾综合处理场所,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处理。由旧电器形成的电子垃圾,可以合理回收其中有价值的原材料,也可以产生新的效益。”一位人大代表这样认为,可以引进类似焚烧发电厂和专业企业来进行废物回收利用。“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前期分类的基础上。”
“回收利用、循环发展、一体化生产已成为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屯溪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内,广州、深圳、珠海、南京、南通、杭州、绍兴等地,均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破碎站,对当地产生的数百万吨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中有90%可经综合处置后生产再生建筑原材料,重新用于城市建设。
这些城市同时建立了建筑垃圾交易市场,并利用电子网络进行大宗的渣土、开挖土、工程填埋和混凝土块、碎砖瓦块的交易,从而减轻垃圾处理场的承载压力。最近,屯溪正在对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选址规划,今后建筑垃圾可以通过这个场所进行粉碎处理,把这一部分消化在本地区。
机制:城市环卫要融入市场运作
屯溪区环卫处目前共有在编人员19人,聘用保洁人员、收费员、驾驶员共计214人,市场化部分有保洁员338人。
2015年,区财政对环卫的预算为1283万元,但是由于保洁经费基数过低,造成了保洁人员少,劳动强度过大,工资待遇也偏低。“我们现在城市环卫这块基本全部是由环卫部门‘大包干’的模式,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处理缺乏市场竞争,慢条斯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卫保洁效率不高的问题。”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下一步,我们需要加大市场化保洁力度,引进更多企业参与环卫建设和管理,以解决环卫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竞争也会提高目前区里的保洁水平。”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我们也要规范和创新垃圾处理的技术,积极推进
机械化、智能化。”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地方环卫部门主导的小规模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场,会带来建设和运行水平低下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屯溪未来还将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实现“管干分离”,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垃圾处理向规模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