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炼化项目建设少了,环保建设项目多了——3月10日,记者到独山子石化公司采访时发现,这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完成后,公司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几年来,炼化装置区里四面开花的现场施工,90%以上是在进行环保上的升级、改造。其中,热电厂老区、新区锅炉烟气脱硝改造项目和年80万吨催化再生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项目列入公司“十二五”的重点减排三大重点,总计投资3.2亿元。
建新易、改旧难。独石化烟气排放升级改造实施得非常艰苦,用“伤筋动骨”“开膛破肚”“改头换面”来形容并不为过。但环保责任重于山,为共同守护区域环境,独山子石化宁愿承担这种剧痛。
热电厂老区锅炉烟气脱硝改造经历了这样的“老装置改造”的难处,时间少、空间小、人手缺、安全风险大。项目建设公司领导挂帅、及早入手、多轮论证、倒排计划。11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老锅炉被解体又被重装。在几乎转不开身的狭小施工空间,上千吨的部件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滑轮工具靠人力运进装置、安装到位。石化生产必须保持几年长周期运行,热电厂必须保持同步运行,否则就是生产事故。脱硝改造所能利用的有效时间,只有石化生产用电用热低峰时期,电厂锅炉轮换备用时的短短几个月。
虽说是改造,但程序和新建装置是相同的,“三查四定”、试运、修订新操作规程、培训一个都不能少。项目负责人武新明和管理人员几天回不了家是常事。用他的话来说是“从睡眠里挤时间,大项目建设都没有这么难”。热电厂两个脱硝项目2015年9月完成全部改造,顺利运行,老区脱硝率达到80%以上,新区动力站脱硝率达到70%以上,治理效果达到设计水平,两套脱硝设施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000吨。
独石化近9年的环保投入已达到这个公司几十年环保总投入的1/2,环保设施数量已翻了一番多。“十二五”期间,独石化实施低碳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环保总投资超过6亿多元,完成了烟气脱硫脱硝、恶臭点源治理多个重点项目在内的大小125个环保项目。目前,独山子区内保持连续运行的环保设施达180多套,环境在线设施60多台套,其中24套与政府及集团公司联网,实现实时监控。
长年对环保的投入,为独石化积累了丰厚的环保“家底”。随着生产的不断优化,独石化三废处理实现“集中化”。在炼化新区东侧、石化大道以西形成了一个“环保装置区”,独石化一个专门的环保管理车间、上百人的环保专职员工队伍日夜维护着这些装置。同时,各生产装置和热电厂不仅承担着生产任务,而且更多地负起了环保职责。如何管理好、运行好这些环保装置?
这个公司全面落实新《环保法》及配套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强化“超标就是事故、超排就是违法”的意识,将环保装置等同于生产装置管理,将“三废”当做产品来对待,切实加强废水、废气的排放管控,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在烟气治理上,独石化推行分级预警管理,平稳运行脱硫、脱硝、除尘设施,11台锅炉8个排放口,污染物在线监测结果全年未出现超标数据。
独石化修订了《事故管理程序》,将废水、废气外排超标点次分级纳入公司各级事故(事件)管理,将国家烟气排放浓度标准限值划分为车间预警、车间应急、分厂处室应急、分厂应急四级内部控制指标,逐级收紧。按照超标持续时间,公司分别在5分钟、20分钟、30分钟设定预警值,达到预警值时启动值班干部、车间第一负责人、分厂处室及厂领导应急,现场排查原因,及时进行工艺调节,确保达标。同时,根据环保异常发生范围、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对公司的事故管理程序进行细化,污染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超标即列为车间级环保事故,逐级向下传递压力,纳入车间的环保事件管理,环保异常事件的处罚考核对象涉及属地单位、外委单位、厂级生产部门、业务主管厂领导,各级责任明晰、压力逐级传递,将“超标就是事故”落到实处。2015年,烟气排放口的在线监测数据100%合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远低于国家火电最新标准排放值。
独石化以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倒逼生产装置的操作控制,细化原料进厂、输送,锅炉负荷及操作参数等多个环节的管理。技术部门将脱硫、脱硝、除尘单元烟气排放污染物指标列入装置的工艺卡片管理,出现指标波动,立即调整脱硫、脱硝剂的投加量,控制指标波动范围,保证排放浓度的稳定。设备部门对设施出现故障,全部按照应急抢修对待,保证设施的安稳长运行。环保部门严格在线监测的监管,各部门分工明确、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保证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