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经典·2015烟台市青少年国艺大赛

一线环卫工人代表接受慰问和致敬
小记者们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室
小记者们认真听取技术人员讲解
10月26日讯(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林海清)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市区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超2000吨,如何应对日益增加的垃圾,如何让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变废为宝,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10月25日,在山东省第二十一届环卫工人节,市城管局环卫处、中节能(烟台润达)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了首个公众开放日活动,40多名来自市区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作为首批市民代表走进垃圾处理厂,探索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环保之旅。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年轻的环保爱好者走进了中节能(烟台润达)公司占地8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参观了湿解中心和焚烧发电中心。跟随讲解员的指引他们看到,一辆辆运输车将生活垃圾运入焚烧余热发电厂后,经过高温、高压的湿解,完成对易腐有机垃圾的降解、杀菌、脱水、减容过程,再进入筛分线进行筛分,热值高的可燃物进行焚烧,产生的蒸汽除了少量用于前端处理的湿解、污水处理、厂区供暖外,其余大部分用于发电。
电量除了满足自用,还可输送上网,而富含氮、磷、钾的营养土,经进一步发酵、
破碎可用于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这样,本来人人嫌弃、毫无利用价值的垃圾经过综合处理变身为多种资源。
随着参观深入进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车间宽敞、明亮、整洁,琳琅满目的计算机、显示屏、控制台、仪器,颠覆了他们对垃圾处理的原有认识。技术人员告诉他们,现在垃圾发电的整个处理过程基本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自去年调试、试运行以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约53万吨,发电12,491万度,提供上网电量9,690万度,今年7月通过了山东省环保厅的环境保护验收,环保指标与欧盟标准一致。
作为环保爱好者,垃圾焚烧发电的污染控制自然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润达垃圾焚烧余热发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告诉同学们,该厂采用综合湿解技术可大量减少垃圾的含水量及氯离子等有害成分,提高筛上物的热值,控制炉膛温度,确保充分燃烧,炉内温度保持在850℃~950℃,烟气停留时间大于2秒,充分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烟气处理系统可脱硫、脱硝、吸附和过滤废气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该厂建立了严格的环保监测制度,每天对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检测,市区两级环保部门依法进行检查,市环卫处专门设立了生活固废垃圾处理运营监管中心,通过现场检查、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管设施的运行情况,每月进行综合考核。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同学们眼界大开,意犹未尽,纷纷相约以后有机会再来学习。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同学们,根据国务院制订的产业政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综合处理是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目前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集聚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干化等处理设施,已经具备了生活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园区的雏形,餐厨垃圾处理工程等2项技术经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1位专家教授的评选认定,荣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争优创新
项目和技术。
为了让公众了解我市环卫工作的发展动态,该处今后将探索建立公众开放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争取公众对环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让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环保理念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