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四川省林业厅印发《四川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阐释了林业在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的五项重要职责,并首次划定四川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
根据《纲要》,四川省林业将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助农增收、繁荣生态文化等五项职责。《纲要》明确,到2020年,四川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将全面建成,并明确林地保有量等23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
《纲要》首次划定四川省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根据红线,全省林地面积不低于3.54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7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500万亩;治理和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1320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1.09亿亩,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不低于2655万亩,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有效保护率不低于95%。
《纲要》还提出,在四川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等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和森林保育等十项生态建设重大行动。
据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湿地面积2621.7万亩,高等植物1万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截至去年底,四川森林覆盖率达到35.5%,但生态屏障仍较脆弱。全省近三分之一土地出现水土流失,2300余万亩荒漠化土地亟须治理,湿地退化萎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呈缩减和破碎化趋势。
根据《纲要》,四川省将于近期启动创建大熊猫文化国际品牌行动,沿大小相岭山系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拥有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优势。”省林业厅野保站副站长古晓东介绍,四川省现有野生大熊猫1206只,占全国的76%;大熊猫栖息地2655万亩,占全国的77%,不只是四川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
据透露,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可能采取“集群式”做法,将沿途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和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整合,形成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