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矿业联合会尾矿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我国尾矿潜在经济价值约1300亿元——这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要分好尾矿综合利用这块蛋糕,除了突破技术瓶颈,完善相关标准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王书文表示,标准的缺位已经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拖了后腿。
尾矿联盟副秘书长王书文
科技日报:在尾矿综合利用这个行业中,存在哪些标准缺口?
王书文:虽然我国的尾矿堆存量已经超过120亿吨,年产出量接近全世界尾矿产出量的一半,但是我们的尾矿综合利用标准的制定工作才刚刚起步。有关产品和技术大多套用相应行业的标准,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尾矿综合利用的产品和技术的特点、价值及优势,也不足以有效地防止和规避尾矿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和可能引发的特有问题。
举个例子,尾矿物质成分以及含量决定了其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的价值,目前,我国对尾矿物质成分的检测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给企业资源化利用尾矿带来极大的困难;对于金属尾矿的综合利用来说,相关标准不完善、不配套而且明显滞后,导致其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尾矿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也因为缺乏标准而无法打开市场。
科技日报:牵头以及推动行业乃至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联盟来说应该是分内之事,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面临什么困难?
王书文:目前,我们提出了十余项行业标准建议项目,尾矿砂产品已经作为机制砂标准的一部分已发布,尾矿综合利用有价及有害成分检测方法、闭库尾矿库复垦难度等级等标准正在编制和申请中。
说到困难,尾矿综合利用的技术很多是跨行业的,同时由于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备,我们的很多标准难以找到专业的技术归口单位。
以水泥混凝土的尾矿微粉生产技术为例,近年来,这项技术进行了广泛推广,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在福建龙溪建成了120万吨/年尾矿微粉项目、河北临城也投产了100万吨/年的铁尾矿微粉生产线。但是,尾矿微粉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尾矿微粉发展速度。在这个标准困局中,既有跨行业的技术局限,也存在利益冲突。
行业内的很多标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标准的困扰,尾矿联盟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些联盟标准,但这些标准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机构的认可,甚至没有进行备案,无法在全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目前,全社会对尾矿等废弃物为原料的产品了解不够,认知度、认同度不高,对产品的质量、技术性能持怀疑态度,这就更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挥作用。少了标准这颗“定心丸”,何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