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日前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纲要》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编写,共分5章,分别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十三五”生态文化发展总体思路、生态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生态文化发展的重大行动、生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纲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将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构建山水林田湖有机结合、空间均衡、城乡一体、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态福利和普惠空间;着力推广和打造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做好“一带一路”内陆和沿海城市、村镇生态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发掘,拓展“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活动,助推国际间和区域间生态文化务实合作,全面提升生态文化的引导融合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纲要》设定的主要目标有9项,完成时间均为2020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由2015年的80%提高到85%,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将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等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纳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和时尚追求。
2.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增加,生态文化宣传设施要纳入公园基础建设之中。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200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
3.选择一批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进行有效管理的试点和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使6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4.建设76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5.扩建一批国家沙漠公园,初步建立起国家沙漠公园网络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科普宣教功能,推进沙漠生态旅游。
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00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000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50家、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20个,着力培养生态文化宣教骨干队伍,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7.开展国家“一园三基”建设,建立国家生态文化博览园,开展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8.加强生态文化体系研究和建设,“十三五”期间陆续出版发行森林生态文化(野生动物、茶、竹、花)、海洋生态文化、湿地生态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沙漠生态文化、园林生态文化和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等理论专著、科普读物和影视作品。
9.推进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美丽乡村和民族生态文化原生地等生态旅游业,健康疗养、假日休闲等生态服务业;打造优质规范的生态文化教育、科普、体验基地和生态科普展馆等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业,生态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等蓬勃发展,年产值达到7000亿-8000亿元,拉动就业、普惠民生。
《纲要》明确了生态文化发展的6项重点任务: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将生态文化融入全民宣传教育,将生态文化理念融入法治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科技研发应用,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纲要》推进生态文化发展的重大行动包括:着力打造生态文化城镇,深化“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化现代媒体传播体系和平台建设,拓展生态文化创建传播体验活动,弘扬林业时代精神,延展“一带一路”生态文化合作交流。
《纲要》提出,各省(区、市)生态文化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文化协会、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及其各分会,要研究确定本地区、本领域生态文化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并将其纳入各地“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林业等行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完善生态文化基本建设投入保障政策,建立起政府部门主导、社团辅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生态文化基本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要强化生态文化组织领导,各级林业部门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考评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以协会为载体吸纳相关部门作为会员单位,凝聚社会力量;要健全生态文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生态文化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国外生态文化优秀成果;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把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将生态文化教育相关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引领和推动地方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