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免内涝,关键是让城市具有海绵功能。南京将用3年时间建成两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和15个示范片区,城市“看海”问题,将加快“绿与灰”建设。“绿”是指绿化廊道、街心花园、公园下沉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绿地建设,“灰”指雨水泵站、排水管道、调蓄水池、超高速沉淀池、透水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使暴雨径流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的“合流排水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透水砖是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一,而建筑垃圾再生透水砖已经得到认可并应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绿色发展的一部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也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之一,两者结合,更是对绿色发展的践行。建筑垃圾可以加工生产再生系列骨料和建材,又可以利用骨料和混凝土制成各类建筑用砖等材料。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透水砖,不仅实现了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的资源再生和节能环保,而且产品也得到了升级,市场前景较大。
建筑垃圾变再生透水砖过程
建筑垃圾从双优移动粉碎机进料口进入,通过传送带被运往破碎装置进行破碎,破碎后再进入后端的除铁、除杂等系统进行净化处理。短短几分钟,原先的废旧砖石,或是楼板中较重的钢筋、玻璃等物质被分离出去,变成不同尺寸的骨料。再生骨料规格是0-31.5毫米,30%的再生骨料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和粉料,就可以做成再生制品砖。经过28天的凝固,成为市政建材,实现循环再利用。
2019081303 小苏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