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这个赋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蕴涵着人伦与物华,犹如美好的祝愿,在遥远的天际回荡。
遍野吐绿、壮阔幽深,百花争奇斗艳,牧人闲暇策马,片片白云在无尽蓝天飘游,阳光普照,天水相接。这碧透无边的草原天堂,被自然的恩赐注满了动人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启动煤炭产业板块的第一个全资项目――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林浩特矿业公司)就扎根于这片神奇热土之上。
寻绿而远望,一座备受瞩目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内蒙古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正在崛起,从此,熊熊火炬被点燃,现代工业文明的光与热将在此予以传承。
作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电为主,多元协同”发展战略中重要的能源基地,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于2005年便开始筹建。建矿之初,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就秉承“发展大唐,造福一方”的理念,立足建设“世界最大、国际一流、生态环保、旅游观光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目标,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在生产建设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实现了企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东部的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露天采区储量达53亿吨,单个煤田储量居国内之首。
据悉,该矿褐煤资源丰富,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煤矿剥离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采煤采用单斗―卡车―可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技术先进、规模宏大,属国内乃至国际建设中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山之一。其资源条件具备诸多显著优势:煤层最厚达320.65米,世界罕见;开采深度最深达623米,刷新世界露天煤矿开采深度纪录。
项目一期建设规模1000万吨/年,已于2008年底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目前已投入生产;二期建设规模3000万吨/年,计划于2012年达产,届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露天煤矿;三期建设规模6000万吨/年,计划于2015年达产,届时将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型露天煤矿。
振兴战略: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大唐国际围绕煤―电、煤―化工产业链拓展上下游产品、实现战略转型的重点能源项目,该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但对锡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虽然锡盟有着天赐的自然之魅,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以牧业为主),铁路、公路等交通欠发达。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依托此资源优势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坑口电厂,煤基烯烃、煤干燥和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以及铁路专运线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地方的经济结构,促进锡盟地区由农牧经济转向新型工业经济,并辐射带动交通物流、金融、餐饮服务、工业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脚步明显加快。
此外,煤矿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管理人才,早期这些人才来自全国各大型煤矿和全国知名的大学,人才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入,带来了思想意识的革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锡盟在地域上属于东北亚经济圈,在资源上被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建设的大型煤电基地,而胜利矿区已被列入国家13个大型煤炭能源基地蒙东基地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亚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锡盟地处东北、华北、蒙西电网的交汇处,靠近京津、辽宁和山东三大用电负荷中心,向南可连接华北电网、山东电网,向东可连接东北电网,而基于胜利煤田资源优势建设的坑口电厂及输电线路对于改变京津唐电源结构,形成区域大电网,促进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了解一个企业是发展还是后退,数字是最直观,最具有说服力的。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2008年开始试生产,煤炭销售303.03万吨,给当地政府上缴税款7033万元,成为全盟的利税大户,解决了当地牧民的就业问题,为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绿色矿山”:开采一个还景一片
没有想像中的浓烟冲天、灰尘漫天,闻不到刺鼻的煤烟味,也看不到横流的污水。这座“绿色矿山”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俨然已成为一道矗立在大草原上的靓丽新景。
在人们印象中,煤矿仿佛总与“脏,黑,乱”有着“不解之缘”,在一碧如洗的草原上建煤矿,人们更不敢设想。
没错,矿山采挖后地表生态环境将发生变化确实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但是有“挖”就有“补”,是否可以诱导重建一个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便成了建矿人又一“大业”。
怎样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此,公司本着“发展大唐,造福一方”的理念,以“实事求是、科学创新、集中优势、综合集成、注重生态、讲究效果”为指导思想,在建设之初便成立了“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研究组、技术监督组、工程实施与成果管护组,制定了《矿区生态恢复重建综合整治规划》。
公司成立两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用于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南排土场1065平盘及斜坡表土覆盖工作,1065平盘修筑坡肩挡水墙的绿化。完成工业场区绿化面积105公顷,主要是在建筑物、运输主干道、铁路环线、道路拐点及矿区闲置地等区域进行绿化;完成排土场复垦面积52公顷,主要是采用高科技有机肥料和保水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栽种八宝景天、矮景天、紫丁香、柽柳和燕麦、老芒麦等植物;完成生态恢复重建试验性苗圃5公顷,育有丁香、云杉、樟子松、沙柳、榆树、柠条、马莲、绣线菊、榆叶梅等乔灌木,为复垦绿化提供有力的种源支撑。
公司今年还准备再投入600万元进行土地复垦和苗圃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复苏尽职尽责。
同时,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借鉴其他露天煤矿多年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研究基础上,计划力争利用3年时间将矿业公司建成集“矿区重点景区绿化、排土场复垦与生态重建、优质苗木生产、优质牧草生产、工业旅游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促进企业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对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安全作业: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山
煤矿安全工作是“天”字号的工程。
公司成立伊始,就秉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人员、设备、环境、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安全文化,确保安全出煤。
一是按照公司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加强资质审查,控制矿建工程进场设备及人员数量,强化矿建工程日常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打造和谐、安全、文明的矿建剥离施工环境。
二是对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的预知维修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对设备状态的实时跟踪、及时细致的维修保养、正确规范的操作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确保设备健康正常运行。
三是构建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外包工程及基建工程专项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矿区消防、治安保卫、矿区交通管理工作,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四是大力开展矿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通过加强安全培训、竞赛答题、设立安全警示牌、安全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员工自身素养和安全意识,使员工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把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员工的行为养成上,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只有治隐患、减事故,才能保稳定、促和谐。由此可见,上紧安全“发条”,推动矿山安全发展,已经成为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的“首要规则”。
文化工程:一切本着和谐的原则
文化是企业快乐的阶梯,在无形中创造着财富。
公司从初建便十分注重打造和谐文化,通过发挥文化激励作用挖掘员工潜能,凝心聚力,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和发展力,为公司“整体成长、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宣贯同心文化,以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公司成立后,积极进行集团公司“同心文化”的学习宣贯,开展了“领悟同心文化内涵,强化主人翁意识”为主题的同心文化宣传月活动;编制下发了《同心文化知识宣传手册》,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征集活动;制作下发了矿业公司《企业形象VI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在办公场所、办公用品上合理使用传递文化信息的企业标志,并将公司的投产日9月28日确立为“矿工日”,每年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激发员工“爱企业、爱大唐”的情怀。
制订发展战略,深挖“和谐”文化内涵。围绕集团公司进军世界500强目标以及大唐国际的“1、3、5、7、1”战略目标,矿业公司决策者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围绕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各种会议上进行宣讲,宣贯“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倡导建设和谐文化,在提升员工素质、优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载体活动,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本着“记载公司成长历程,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风采,彰显企业文化”的办报宗旨,公司创办了企业报《矿业之声》,加大了和谐企业建设的舆论引导。同时,开展了企业文化“亮点工程”建设,设置了由八组展板组成的“企业文化墙”,每月定期更换,并由员工投票进行评比。“矿业风采”专栏中,每月刊登工程建设中突出人物的事迹,以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成就,弘扬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活跃着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员工之间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在集团公司和大唐国际的正确领导下,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扬“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大唐精神,蓄和谐发展之势,顽强拼搏建大业。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世界最大、国际一流、生态环保、旅游观光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