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高气爽,汇川大地山水相映,一块块矿山开采遗留下的生态“疮疤”经全面修复,面貌一新,一弯弯河湖也变得清澈透明。
近年来,贵州遵义市汇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布局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
项目,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幅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位于汇川区高坪街道仁江村龙井组的李家湾,原是一处石粉厂留下的荒废之地。2022年,汇川区自然资源局向上申请项目资金,综合运用科学手段和生态修复技术,对该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挂攀爬网、修建截排水沟、消除危崖、种植植被……经过一年努力,该处历史遗留矿山上,原本荒凉的土地被绿意覆盖,曾经裸露的山体被植被装点。
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中寺村牛皮山上整治过的历史遗留矿山。图片:汇川区融媒体中心
“这个矿山是历史遗留矿山,以前的石粉厂关停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周边群众把生活垃圾丢在这里,周边山上还有不少松散的石头,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经过治理后,环境干净、整洁了不少,老百姓也种上了玉米、辣椒等经济作物。”仁江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安兰说。
走进汇川区板桥镇中寺村牛皮山上的历史遗留矿山,眼前绿意盎然的盛景,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山林损毁、尘土飞扬。
“这里以前是个
采砂场,废弃后一直荒着,直到2022年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工程,进行复垦复绿后,由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百姓,种上了烤烟。”板桥镇中寺村党总支书记张鑫鑫说。
据了解,该历史遗留矿山经过治理后,流转给周边群众10余亩土地发展烤烟种植业,每年可收益3万余元。
依托生态修复,汇川区内大大小小的采矿“疮疤”逐步愈合。
2021年,汇川区出台《汇川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采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分批次、分步骤”的原则,在2025年之前,实现全区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清零”目标。
“我局聚焦重点、难点矿山,委托律师团队介入,采取‘代履行+自主履行’模式,全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目前,台账内矿山已基本完成修复治理,投入资金约37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约1190万元,恢复治理面积约1200亩。”汇川区自然资源局矿修股负责人林威说。
在汇川,生态修复的努力与成果不仅限于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样受到重视。
作为区域内一条重要河流,仁江河的利用与保护一直是汇川区水资源管理重点。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到仁江河内,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泗渡镇松杉村位于仁江河流域核心区域,该村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仁江河水质和生态环境。
松杉村村民赵明华回忆:“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的潲水、脏水都是露天乱排,房前屋后卫生环境很差。近年来政府在村里修了不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村内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现在乱排乱放情况已经消失不见,卫生环境干净了不少。”
“我们村有29个自然村组,以前一共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4套,这些设备都在正常运行。到2024年通过上级资金支持,投入100多万元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新建3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目前村内生活污水处理已实现全覆盖。”泗渡镇松杉村村委会副主任冯发维说。
经过系统治理,原本因污水直排而受污染的仁江河,如今水质显著改善,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恢复,松杉村在2015年被评为“贵州甲级旅游示范寨”,依托秀美山水,不少村民将闲置房屋改成特色庭院民宿,发展起生态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
从过去疤痕累累的废弃矿山,到现在生机盎然的写意山水;从水体污染严重的河湖,到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波带”,生态环境的改变是汇川区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力见证。
“我们将结合汇川实际,围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针对性的项目实施,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提升,为汇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汇川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杨崇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