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宁的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翔环境”)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从2014年开始,鸿翔环保将各种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制成绿色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绿化和水利工程所需砖块,并逐步扩大产能,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从2014年开始,鸿翔环保将各种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制成绿色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绿化和水利工程所需砖块,并逐步扩大产能。
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5个大型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基地,每年处理建筑垃圾350万吨,并生产数亿块生态砖以及数十万立方米宕渣,减少堆存占地近千亩,节约天然石材资源约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万吨,企业年销售额达1.3亿元。
“今年1月,公司申报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项目获得立项,将在今年年底前验收。”孟兆委表示,把项目打造成为标准化运作的标杆,有助于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公司筹备建设中项目5个,除江浙区域外,项目经验正向西南、华北地区推广复制。”
看现场,“吃垃圾的工厂”干净又智能
鸿翔环境海宁基地占地约90亩。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的是一座洁净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与想象中“建筑垃圾”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在
粉碎环节,机器张着大口吞下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来到机械化智能分拣环节,机械手臂张开锯齿状的爪子,将符合规格的垃圾碎块挑拣出来。再经过一个巨大的抖动的铁筛,被粉碎后的垃圾就跳着舞各归其位,由此产生的再分粉料和再生骨料进入再生建材生产线,通过一定配方,最后就制成再生环保砌块和再生环保预制砌块。在这里,建筑垃圾走完了消亡和换新,以一种全新面目重新来到人们身边。
在企业的产品展示馆里,展示“换新”后的再生环保砌块,有植草绿化砌块、用于“海绵工程”的透水砌块、装配式生态河道挡土墙构件、高强度码头工程砌块等十几种产品。这些环保砌块还成功应用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亚运村项目中。在嘉兴,南湖科技城、鹃湖生态公园、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以及被誉为“浙北第一高楼”的白领氏环球中心等地标性项目中都有所应用。
5年前,嘉兴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蒋元海曾对鸿翔环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跟踪调研。而今,看到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了解到企业每年350万吨建筑垃圾的消纳能力和产品创新后,蒋元海认为,这样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有特色、有示范引领作用,既服务地方发展,又通过标准化手段也能解决行业痛点,意义重大。”
定标准,“摸着石头过河”补足前端短板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标准化意义在哪里?孟兆委介绍说,从外部环境因素看,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同地区政策不统一,处置模式五花八门。不同规模企业处置方式不同,缺乏行业标准指导,导致再生资源化产品品质差,市场接受度低。建筑垃圾处置模式不可复制,无法形成全国可推广模式、技术经验,大部分企业都在“摸石头过河”。
通过创建一套建筑垃圾智慧协同处置体系,鸿翔环保成功实现“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垃圾、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的“五位一体”综合循环利用。正是基于这样成熟的“路径探索”,鸿翔环保申报的国家标准化项目得以成功立项。
“我们通过梳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后发现,在前端预分拣、垃圾运输、垃圾进场三个环节上的相关标准不完善,而这正是此次标准化试点项目确定的核心标准,也是我们希望解决的行业痛点。”孟兆委表示,这些痛点如果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再生骨料品质,进而提升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鸿翔环保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浙江省该领域内的第一个国家级试点项目,是对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排放、资源的增量化利用的一次创新探索,具备较强的引领作用。下一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标准引领助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完善低碳、能耗、污染排放标准,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以标准“换新”助力“嘉兴制造”行业话语权“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