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坐落于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的冬瓜槽老矿区被笼罩在初春的迷蒙细雨中。“这里以前是一座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大大带动了我们当地的生态旅游。”村民王小凤欣喜地说。近年来,湘东区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进废弃矿山全域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9073亩,新增耕地1720.46亩,可腾退建设规模3249亩,直接经济价值超过5.2亿元。
湘东区共有152座废弃矿山,这些采坑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已全部关闭,但采矿遗留下来的裸露山体和大小不一的碎石,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痛定思痛,湘东区坚定地走上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之路。
“我们创新利用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将全区废弃矿山数据入库、
项目入库,做到分类施策、精准修复。”分管该项工作的湘东区常务副区长刘乐维告诉记者,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推进多元投入,是湘东区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举措之一。该区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治理思路,湘东区政府与萍乡市自然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域生态修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坚持“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资金封闭运行”的市场化模式,一体推进矿山修复、土地整治、植树造林等工程,统筹矿山修复与后续资源利用、产业发展。
“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宜景则景,‘一矿一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湘东分局局长谢磊华表示,针对全区废弃矿山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他们根据历史成因、资源禀赋和场地现状等进行分级分类修复治理,如将冬瓜槽老矿区周边交通条件较好、地块相对集中、地形平坦的494亩土地整治开发为高标准农田;对全区42公里大小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将湘东镇江口村周边200余亩荒废山岭、湿地打造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种植基地等。
为防止非法开采带来二次破坏,湘东区公、检、法、司、资规等部门联合执法,对生态修复区域开展专项行动,项目区域内的所有施工车辆统一编号、登记造册、统一管理,严禁外来工程车辆进入项目治理区域,并且在项目实施范围内及周边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监控系统13组,实现视频监测全覆盖,取缔非法盗采盗挖现场30余处。湘东区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投入2.7亿元实施荷尧、下埠、排上、腊市4个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项目,惠及周边居民863户、3238人。此外,将修复改良后的农田、林地和水域移交属地乡镇、村集体进行经营管理,引进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废弃矿山全域生态修复全部完成后,将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区、新能源主题公园、矿山主题公园等,引入新型业态,实现农光互补、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湘东区委书记何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