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作为基础性产业的砂石行业首当其冲。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因多种因素制约,砂石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行业“多、小、散、乱”、运输成本高等诸多短板。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一条砂石行业的“胡焕庸线”却愈加明显——东部和沿海地区市场行情回暖,需求与价格齐增,矿权出让与竞拍紧锣密鼓进行;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砂石资源量多产少,市场低迷,还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产业发展“吊车尾”。
对此,贵州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下,持续推动“黔石出山”策略,试图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市场开疆扩土,将本省供大于需的砂石向外销售,但其中面临重重挑战,导致“黔石出山”道阻且长。
今年2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贵州省“十四五”黔石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2021-2025)》,4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砂石开采管理的通知》,贵州能否把握好各项政策,促进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黔石出山”的路上还需扫平哪些阻碍?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矿区 蒙炳儒 摄
焦虑
供需失衡下的发展困境
焦虑与困惑,这一度是贵州砂石行业的境况。
近些年,受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国内许多省份的砂石市场低迷,矿石价格随之下跌,这让常年维持低价运行的贵州砂石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滑。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一条砂石行业的“胡焕庸线”却愈加明显——东部和沿海地区市场行情回暖,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矿权出让与竞拍的节奏也在加快;而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砂石资源量多产少,价格低廉,还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贵州砂石资源分布范围广、探明储量大、产品种类多,覆盖80%以上的县(市、区、特区),具备良好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根据《2022年中国砂石行业运行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砂石矿山数量以贵州为首,为1582个。2022年全国新设砂石矿权数量为719宗,其中贵州为70个,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
贵州多山,喀斯特地貌带来得天独厚的砂石资源。事实上,贵州省政府和当地企业一直希望利用黔石的价格和资源优势,撬动“黔石出山”,高质量发展砂石经济,提升黔砂、黔石的产值目标。但是,现阶段矿山企业对黔石资源的开发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不足,即使以成本价出售,但经过运输过程中层层加码,产品在省外市场依然缺乏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设砂石矿权出让成交价格位居全国之首的省份是浙江,其成交价为15.5元/吨,而“垫底”的贵州成交价不足1元/吨,让不少砂石矿企直呼“白菜价”。
中国砂石协会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浙江等东南地区砂石矿权出让的矿种优质、终端产品预期售价高且具有交通便利优势,受到大型砂石投资商的青睐,可以接受较高溢价,因此普遍竞争激烈,导致成交价居高不下。而贵州由于自身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供大于求,属于砂石净流出市场,溢价竞拍动力不足,因此出让成交价较低。
贵州省砂石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砂石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政府部门所营造的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对矿权投放布局要通盘考虑全国的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地域布局,避免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
不仅如此,贵州省黔石行业还面临着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融合不够深入,科研活动对实际生产过程指导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
砂石行业日渐明显的区域分化下,以贵州省为代表的砂石大省面临守着大矿、富矿供给过剩的窘境。不仅如此,交通运输也是重要问题,一座座大山既是蕴藏着富饶矿藏的“聚宝盆”,又是阻挡黔石出山的“拦路虎”。如何把握住“十四五”时期的经济新增长点实现追赶超越,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出山
存量资源外销挑战重重
2019年,贵州省砂石行业协会发出“黔石出山”倡议,提出把贵州砂石骨料作为省外周边城市建筑用砂供应基地,以此缓解省内市场供大于需、存量资源亟待消化的困境。
贵州省砂石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产业环保管控日趋严格,技改转型升级要求日益提高,黔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面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传统布局与集约发展、省内需求与省外市场、交通运输半径与市场效益矛盾凸显等问题,要素保障较为困难,新旧动能转换缓慢。
中国砂石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贵州的砂石“出山”主要有两处去路,一是公路运输向南走,终端是广东、广西地区,但随着沿线多地新设采矿权,其自产自销能满足需求,黔石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二是沿长江往下游走,沿水路走乌江,出重庆。但近些年,重庆也新设多个采矿权,从原来的中转点变为生产地。不仅如此,长江沿途部分省份也有不少砂石矿山参与竞争。“整体来看,长江流域中下游砂石资源将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黔石千里迢迢的奔徙,收效甚微。”该负责人说。
要出山,首先要突破交通难。最常采用的公路运输路程远、耗时长,单程运力不足。2021年底,乌江航道全线顺利复航,贵州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更加便利。但从整体来看,“黔石出山”的水运航道运输能力有限,单船载货能力一般在500吨以下,部分地区水运通道、航道等级低,水运优势未充分发挥。
近年来,“公转铁”成为了“黔石出山”的新趋势。但是,相较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前期也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较高的问题。贵州省砂石行业协会会长袁宗林告诉记者,目前,“黔石出山”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率有待提高。矿区、产业园区周边交通发展不平衡。部分规划铁路未完成施工建设,已建铁路与大型砂石基地“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黔石出山”的途径基本上是“砂石矿山—火车站—目的地”,有时还需二次转运,物流综合成本较大。
“公转铁”对运输的黔石数量、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背后是对砂石矿山企业的新一轮筛选。因此,改变贵州省砂石行业存在的“多、小、散、乱”现象成了当务之急。
袁崇林介绍,长期以来,富饶的黔石矿藏滋生了不少非法来料加工场和临时料场,这些时不时冒头“游击式生产”的小企业、小作坊采取的低价销售冲击着砂石市场,更存在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和质量问题。“劣币驱逐良币”之下,当地合法砂石企业生存举步维艰,拿不出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设备升级以及绿色矿山建设之中。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行业整合程度较低,目前,贵州尚未开展过系统、全面的黔石类资源调查及综合评价工作,存在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研究不深等问题。部分黔石类矿权区域存在与生态保护红线及各类保护地重叠现象,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砂石矿山勘查工作程度低,容易出现资源数量不准、质量控制不够等现象,使得黔石资源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黔石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础与前提是要护好一方绿水青山。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区域。贵州省林业和草原局石漠化治理和草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贵州尚有石漠化面积150万公顷,分布范围较广,治理任务较重。此外,贵州现有历史遗留矿山中,砂石类矿山占比较大,开采形成的高度边坡治理工程造价较高,技术尚不成熟,修复难度大。这些都是“黔石出山”所面临的挑战。
图片来源摄图网
突破
保护与开发并重促提升
贵州省砂石行业之所以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层次的状况,既有布局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又有矿山装备工艺不先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乏力等问题,还有产业链不健全、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
对此,2020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砂石土矿山向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黔石资源要做到“富矿精开、优选优用”,需要进一步摸清黔石类资源家底,根据资源质量数量合理确定开发用途,优选开发区块。同时,按照矿产资源勘查继承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积极性,加强资源勘查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黔石类矿产勘查领域,查明家底。
2019年3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健全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完善采矿权审批登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采矿权准入设置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等要求,不得与生态保护红线及各类保护地等禁止开采区域重叠。该厅还从矿山设计、采矿权审批等环节严格要求,并鼓励黔石类矿山探索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规划、绿色勘查标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验收等4个体系,发布《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贵州厅全面落实环评审批规划环评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切实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闭坑矿山生态化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大力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目前,贵州省已入选绿色矿山名录共412个,其中省级绿色矿山393个,国家级绿色矿山19个。
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贵州、安徽等砂石资源丰富地区与需求量大地区的衔接,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砂石需求将不断攀升,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策导引下,“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部分城市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使得区域性用砂市场供给不足。紧邻贵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株潭都市圈等城市群进入新一轮建设期,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一轮扩张期,让砂石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给“黔石出山”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019年9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铁路专用线用地支持力度,对接调查辖域内港口、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需求,梳理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需求,贵州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有了政策支撑。
2021年2月5日11时11分,随着悠长的鸣笛声,一列编组30辆总重2000吨的砂石专列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站驶往四川省简阳市。这是“黔石出山”的首次专列,也是贵州“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的重要实践。此后,为有效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打通“黔石出山”的“最后一公里”,贵州省开始将大型黔石资源基地与货运基地联通,促进黔石产业多渠道发展。
新形势下,合理保护与利用黔石资源,有利于加快构建黔石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和新业态。
2022年12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贵州省“十四五”黔石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2021-2025)》,提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统筹黔石类资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以重点区域、重点交通干线及乡村振兴等为依托,中小型矿山立足当地及周边区域,大型矿山立足省外市场需求,对应新时期贵州“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积极优化黔石矿山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为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欠账多、现实矛盾多等突出问题,该规划提出,推动实现黔石资源保护性开发,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支持实施黔石保护利用,开发贵州丰富的山地石材资源,打造优质耕地,拓宽耕地后备资源。通过黔石保护性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治理重度石漠化面积4.5万公顷等。
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砂石开采管理的通知》,提出科学规划开发布局、合理有序投放采矿权等举措,要求合理确定一定时期内拟设置砂石资源采矿权数量和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有序投放。这将进一步规范砂石产业的发展,为“黔石出山”提供稳定的全国市场。
在掣肘“黔石出山”的多个制约因素逐步破解之后,中国砂石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从体制机制发展的层面来看,贵州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加大各方面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备,进一步规划产业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形成黔石产业发展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