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入选,实现了珠三角地区全覆盖,珠三角“无废实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广东无废城市建设都进行了那些有益探索和实践?近日,记者对部分珠三角城市进行了走访。
深圳:建筑废弃物“变身”透水砖
深圳南山能源生态园
“我们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大空港
项目,每年可通过综合处理将约3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加工成砖块、骨料、混凝土等再生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二次销售。”在深圳无废城市展厅内,深圳市特区建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告诉记者。
深圳市是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重点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以及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协同共治方面,探索“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建设模式。
深圳市特区建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唯一拥有高标准建筑废弃物固定式处理设施的企业,其投资建设的大空港围填海填料前期现场加工处置区项目(以下简称“大空港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占地面积约7.22万平方米,实现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从收储、运输、处置等环节实现监管到位、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据悉,深圳全市日产废38万吨,其中建筑废弃物占比超85%,如何将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李智透露:“收运过来的建废经过设备预处理、多层筛分后,形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这些骨料与水泥、粉煤灰等搅拌后,就可以做成混凝土建材。经主机压制和48小时养护窑处理,建废垃圾就变成了透水砖。”大空港项目共规划建设四条生产线,包括处理拆除建废生产线、处理工程弃土生产线、再生砌块生产线以及再生环保型混凝土生产线,其中再生砌块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产能达25万吨/年。
针对建筑废弃物,深圳已建成38个固定式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设施,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7.6万吨/日,本地利用处置比例由21%提升到了35%。同时,深圳针对不同类型固体废物都加快补齐基础短板,提升固废本地利用处置能力。目前深圳已建成五大能源生态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能力提升到约2万吨/日,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新建、扩建11个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规模达到2982吨/日。
佛山:率先探索危废收集贮存第三方治理
佛山市富钜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佛山在全省率先探索构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第三方治理模式。
在佛山市富钜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里,一个个分区排列整齐,每个包装精细的箱子上都贴有危废标识。该公司总经理周灿介绍说:“我们是2017年在佛山南海成立的,作为危险废物中转站,主要负责佛山市危险废物的收集、中转和储存。”
周灿说,通过统一收集中转,可以加快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周转速度,也减少危险废物的贮存周期。2021年,富钜源共服务1141家产废企业,收集危险废物3221.444吨,同比增长125%。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固废科科长王凯武表示,2020年以来,佛山在收集试点工作基础上探索危险废物第三方治理制度,就是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环节独立出来,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危险废物收集中转贮存企业,智能化设计收运线路,一次可以覆盖十余家企业,统一集中处理,有效解决了产废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处置贵的“老大难”问题,企业危废处置成本呈明显下降。
目前佛山全市共规划布局17个危险废物收集点,2021年合计收运危险废物约6.45万吨,为1万多家企业解决了危险废物管理难题。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大幅降低,年处置费用从试点前每家平均1万元以上降低到了目前的6000~7000元,其中机动车维修企业甚至降低到2000元以下。
目标:明年底各试点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统筹部署“无废城市”建设工作。2021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各试点城市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同时,明确试点范围是珠三角所有城市建设“无废试验区”,鼓励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同步开展试点工作。
其中,珠三角区域重点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以及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协同共治方面,探索“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建设模式;粤东区域以梅州市、粤西区域以茂名信宜市为省级试点,实施绿色
矿山、绿色农业以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自2019年以来,已投入近7000万元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