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随着城乡一体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产生量居高不下,去年海南省建筑垃圾产生1307.47万吨,综合利用592.76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45%。为有效解决我省建筑垃圾乱堆乱倒问题,规范全省建筑垃圾末端处置,近日,省住建厅起草了《海南省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加快完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为建设美丽新海南作出更大贡献。
昌江走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新道路”
据介绍,近年来因清运成本高、消纳场所少,建筑垃圾违规运输、随意倾倒等现象屡屡出现,极易引发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等连锁负面反应。
在昌江,一处占地面积130亩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通过“水泥窑+混凝土+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开启垃圾“回炉再造”之旅,实现建筑垃圾100%资源化循环利用,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走出了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昌江模式”。
与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不同,建筑垃圾经过分选、三级破碎、筛选等环节以及“神器”处置,可以直接“变身”为再生资源,渣土和固废作为原料配料送入水泥窑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混凝土骨料通过混凝土搅拌系统,生产再生混凝土,用于道路等工程建设施工,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全利用,彻底实现“变废为宝”。
据悉,昌江今后每年可处置建筑垃圾25万吨,混凝土30万立方米,年产值1亿元。
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推广绿色施工工艺是海南省遏制建筑垃圾污染的一大举措。没有水泥
砂石大量堆积,没有搅拌车轰鸣作业,在海口江东新区的东寨新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将预制或半预制好的楼板、楼梯、轻质隔墙板等构件逐一叠加拼装,整个过程如同“搭积木”般既整洁又有序。采用这一作业方式,不仅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污染,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减少了50%的建筑垃圾,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控制环境污染的“三赢”。目前,从实施新型建造方式到推广绿色施工,省住建部门正积极引导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并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引导施工单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报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省住建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海南省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约2280万平方米,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约45万吨。
未来两年我省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100%
《征求意见稿》提出,2023年,我省持续开展全省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全省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范处置、监管闭环的全过程监管的法规制度体系,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到95%、综合利用率60%以上。
2024年,全省实现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80%以上,基本建立起建筑垃圾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到再生产品利用管理体系。
据悉,省住建厅正着手准备开展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加强源头分类减量、严格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加快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补齐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短板、拓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渠道、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优惠政策落实等举措,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全省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