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贯彻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实现建材工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愿景,科学、高效地引导山东省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表示,2020年,山东全省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0亿元,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8%,占全国建材工业总量的10.3%,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建材工业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预计“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水泥、
砂石骨料、混凝土制品总体需求将保持平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材工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前10家建材企业产值占行业总量的比重达到30%,培育千亿级企业1家,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建材生产中的应用比重达到70%左右。
《规划》指出,要推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砂石骨料+水泥制造+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水泥产业链加快突破骨料、商混、水泥制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补短板领域。
全面推广利用
尾矿、废石等生产机制砂石,积极推动对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统筹资源禀赋、经济运输半径、区域供需平衡等因素,重点建设大型砂石骨料生产基地及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保障高品质砂石供给能力。重点发展200-800万吨级砂石骨料生产线,培育千万吨级现代化机制砂石示范企业。
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强化砂石与混凝土、预制件等下游标准联动,推进砂石产品及生产装备标准化、系列化。鼓励以机制砂石的颗粒整形、级配调整、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为重点开展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强关键装备研发推广,提高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开发推广适合砂石骨料行业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检测设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对砂石产品粒形、级配、产出率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规划》要求,针对行业特点,加快推广应用窑炉优化控制、智能仓储物流、设备巡检维护、在线监测检测、批量个性定制、网络集成外包、产品质量追溯、数字设计运营等先进技术,促进水泥、砂石骨料、玻璃、石材等行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无人化变革;推动水泥、玻璃、石材、砂石骨料等骨干企业开展智能控制、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巡检等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工厂(车间),建成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实施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在建材主要领域深挖节能潜力,开展污染深度治理。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大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进建材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另外,《规划》表明,谋划和推进一批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引擎性项目,同步实施赋能改造。协调解决水泥窑协同处置、砂石骨料生产等产能布局、环保准入、项目核准以及相关费用核定等难点问题。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产品增值税、所得税减计征收等国家财税政策。完善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建材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兼并重组、品牌培育、研发中心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对高成长型中小建材企业的融资规模。
围绕行业转型升级需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传统建材产业及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学科建设。瞄准行业发展方向,在超低排放、绿色建材、高性能新材料等方面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创新行业自律形式,保证自律活动合法合规进行,有效遏制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处理机制,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企业信用数据库,完善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开发布制度、产品与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