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大量的泥沙严重淤积在上千公里的河道中。沿黄各省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淤积在黄河河道中的泥沙量多达4亿吨,有些河床已经高出地面4~6米,局部甚至达到了10米(比如河南封丘曹岗一带),“悬河”的威胁犹在。
为了治理黄河泥沙,我国在黄河中下游建立了三门峡水库,但由于工程设计和选址考虑不周等原因,三门峡水库并没有有效清除掉黄河泥沙,反而导致上游的渭河河床不断上升,降低了渭河主槽的泄洪能力,加大了洪水泛滥的风险。
黄河最大支流——渭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渭河河段大力开展人工
采砂,既加深了河槽深度,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岂不是一举两得?但在此之前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在渭河采砂真的具有可行性吗?采砂对生态环境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好好探讨一下。
黄河的泥沙,确实大有用途
单纯从经济开发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黄河的泥沙确实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首先,黄河的砂资源是优良的民用建筑材料,可以用于混凝土的配制。
黄河中下游的泥沙粒径普遍很小,规格多在0.025~0.15毫米之间。这一粒径的河沙比黄河上游沁河、大汶河一带的粗质砂砾更细,杂质较多,但也同样有“用武之地”。中下游的细砂可以和传统的建筑用砂掺混在一起,通过丰富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来提高建材强度,进而节省水泥用量。另外,细砂也可以直接和水泥、石灰等材料混杂使用,用于粉墙、砌砖,应用面广。
也正因为如此,黄河河道的采砂范围呈现出向中下游扩散的趋势,比如河南的濮阳、范县就曾存在上百个采砂点。据了解,采砂户利用抽砂泵从河底抽取河沙,再利用泥沙的分选沉降规律筛选出合适的粒径,效率颇高。
其次,黄河的泥沙还可以用来烧砖。
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农业耕地严禁用来烧砖制瓦。在这种背景下,淤积的黄河泥沙就成了一种宝贵的资源,黄河下游滩区建窑烧砖的现象一度如火如荼。在黄河河南段,砖瓦窑厂的数量就多达1000余座,每年消耗黄河泥沙500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评估,黄河花园口附近河道上的泥沙粒径普遍小于1mm,含泥量低于10%,松散堆积密度为1350g/cm,模度系数在0.87左右。这种泥沙完全可以和其他
砂石骨料混合使用,制成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玻璃瓦、建筑瓦等多种建筑制品。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的制砖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相关研究还在精进当中。因此,将黄河泥沙用于烧砖在技术、经济层面都具有可行性,成品砖的成本和性能和传统砖几乎无异,开发潜力巨大。
问题来了,渭河河段是否可以采砂?
在渭河河段,河床的高低向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所在,与之相关的“潼关高程”更是被视为三门峡库区河段淤积的“晴雨表”,直接影响到关中平原在汛期的安危。
从理论上而言,在渭河河段适当采砂不仅可以吹填加固堤坝,还能为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材料支撑,在疏浚河道里方面也大有裨益。从多种角度来考虑,在渭河河道进行采砂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前提是采砂活动要有序适度、科学规范)。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这里的采砂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采砂初期,人工采挖的方式最为常见,生产效率低,开采的深度和土方量都很有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从90年代后期开始,渭河沿岸开始出现小型的机械挖砂设备,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大型的采砂船和采砂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始浮现。
渭河流域示意图
在鼎盛时期,渭河采砂几乎成为了关中地区工程建设的唯一供应渠道。但随着民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争相入局抢占资源,导致采砂业陷入了混乱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河道被开采得满目疮痍,河水混浊度增加,渭河一度出现了“两头清、中间黄”的怪异景象。
为了维护生态并规范采砂作业,2015年西安市水务局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了新的采砂规划。到了2016年,非法采砂愈演愈烈,社会各界关于禁止采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渭河下游的企业采砂活动被全面叫停,采砂许可证也停止发放。从此,渭河干流全线禁止私人采砂。
从2018年开始,陕西渭河的采砂进入国营统一管理阶段,改变了之前混乱无序的采砂局面,生态治理与河道疏浚成了重要抓手。为此,陕西省成立了专业的国有砂场以及
砂石疏浚总公司,用于统一规划、指导市场定价,进而实现了合理科学、有序适度的规范采砂。
为什么一定要禁止私人采砂?
在渭河进行综合整治之前,河道采砂混乱无序,个人和私企采砂是绝对的主流。个体采砂户往往以利益为最大的追求目标,对采砂程度并没有进行把控,开采后的砂坑长期无法复平。在夏季,小孩游泳溺水的事件频繁发生,安全隐患始终未消除,这给河道的主管部门造成了很大的管理困难。
除此之外,私人采砂还存在以下两点突出的弊病:
第一,渭河河道的采砂以水采为主,采上的砂料大多都直接堆积在河道内。尤其是在砂料销路不好或者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砂料往往长时间存放,难以及时转运,在汛期对行洪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转移砂料时,部分车辆会沿着防洪大堤行驶,导致大堤顶部和连坝路面严重损坏,增大了工程维护费用和管理难度。
第二,渭河表层的砂质较细,含泥量大,品质较差,市场价格不占优势。采砂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加大采砂深度,大肆抽取深层的优质砂。据调查,渭河局部河道的采砂深度达到了20~30米,远远超出了规定的采砂深度,给桥梁、堤坝等沿河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
总之,混乱无序的采砂行为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和工程安全,导致河势长期得不到归顺和调整,偏离了原来的治导路线,长此以往不利于河道的整治。更何况,砂石是一种国家矿产资源,实行国有垄断,变无序为有序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