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的金姓和张姓村民向记者反映称,当地的宛川河河道被各种采砂场私挖滥采,深坑遍布,人和牲畜经过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深谷......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宛川河,是该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挖河砂。
2011年,宛川河流域河道非法采砂场达到70家(其中采砂场68家,采石场2家),2011年6月和2012年5月,榆中县政府成立整治小组,关闭了这70家非法采砂采石厂。
为了规范管理、引导砂厂有序经营,榆中县对采砂场进行拍卖。
2012年8月3日,榆中县国土资源局公开发布了《榆国土资公发[2012]8号》公告,对宛川河流域河道采砂19处采
矿权进行公开出让——这也是兰州市首次举行建筑用砂采矿权拍卖会。
经过一轮拍卖后,有了合法手续的某些砂厂带来了拍卖“后遗症”,不仅加快采挖速度,还堂而皇之地越界采挖破坏耕地。
2013年11月29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兰州市榆中县砂场遍布,河道河床耕地被毁的新闻。榆中县政府为此开展了一场宛川河流域非法采砂集中排查整治活动。然而,采砂场依然作业。
2014年1月5日,央视再次报道此事。当时有70余家黑砂场集体被央视曝光,一些砂场有所收敛,曾停产了一段时间,或者白天停产,夜晚偷偷作业。但整治风声过后,砂场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9年3月15日,榆中县水务局、执法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会同高崖、金崖、夏官营、甘草等乡镇,联合开展宛川河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宛川河75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涉河采砂企业的采砂设备和违建进行拆除,进行全域无垃圾巡查。针对涉河采砂企业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清理河道垃圾,恢复河道原貌,对全县宛川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违建采砂台、采砂设备共计13处,要求3月18号之前全部拆除完毕。
但结果正如兰州一家曾报道非法采砂的报纸所说的那样:“他们一直都在整顿。”
3月29日,站在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附近的宛川河河道上俯瞰
2019年3月29日上午,按照村民金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驱车沿着东金公路经榆中县金崖镇向西,慢行进入寺隆沟村地界。
经过寺隆沟村时,寺隆沟村一位放羊人反映了河道采砂问题,他说这些年村上的人和外地人私自在寺隆沟河道两旁乱挖乱采
砂石料,没有合法手续,也没有安全措施,一公里长的河道两旁,大小采砂点就有几十处,曾造成多处山体塌方。
从寺隆沟宛川河道出来后,记者一行爬到了寺隆沟的一座山顶上,用长焦镜头拉近砂场和其他企业场景。经过仔细观察,记者所见隐蔽在寺隆沟宛川河岸两旁的企业,都是露天作业,没有遮盖。
记者来到宛川河上游的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遇到一位常年跑大货车拉砂子的赵司机。赵司机熟悉高崖镇到金崖镇约50公里的宛川河道情况,对河道里遍布的挖砂点有印象。他说:“遇到有砂的地方就使劲往河底挖,慢慢延伸往河岸挖,越挖越宽,挖完了河堤就挖耕地,人畜经过时很危险,特别是小孩子,有些挖过砂的地方得用铁丝网围起来,因为从边上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旁边村子就有人掉下去过。”
3月29日,侯家沟砂场工人在拆解废旧车辆。
3月31日上午,记者沿着309国道从金崖镇向东北方向行进,转了个弯后进入挨着宛川河的巴石沟,发现至少五六公里的山沟内都是采石场。
记者爬上巴石沟的山头,只见六七家采石场正在开山采石,生意似乎很红火。一位姓马的牧羊人告诉记者说:“最近几年开采得最厉害,可能与宛川河道的砂场整治有关。”砂场被整顿后,一些精明的商人就把目光转向了巴石沟,昔日人迹罕至的荒野山沟,一下子就进驻了近十家采石场,石头成了香饽饽。
巴石沟的最上游,是兰州贡马水泥厂和一墙之隔的甘肃建设投资公司。兰州贡马水泥的石料场上车水马龙。据现场安装设备的工人们介绍,甘肃建投从2019年3月初开始安装。
贡马水泥厂的一位技术人员则透露道:“贡马水泥的安全生产许可证1月份就到期了,3月底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也到期。榆中县安监局已在1月下发了停工通知,可是到今天还在开采。”
中科院教授许冰记者说的,“宛川河砂石开采存在的问题,如私挖乱采,在手续齐全情况下的批小挖大、批浅挖深,跨界采挖、超范围采挖等,这些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破坏,在砂石开采行业具有普遍性。”
响应县政府号召,寺隆沟一家筹建中的“来料加工”砂石料企业
在记者发稿前,自称是榆中县寺隆沟已被关停取缔的砂石料企业人员打来电话,称在关停取缔很多中小型砂石矿企业后,榆中县政府有关部门现在采取办理“来料加工点”手续的方式,再次收取费用。
该企业认为,主管部门为了应付国家政策改成来料加工,表面上看改头换面了,实际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来料加工点的原材料从哪里来?加工点就没有污染吗?他们认为生态破坏问题从根上依然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