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篇“延伸阅读”中,编写者这样写道:“两名来自宁夏的技术工人王琨和兰志学,克服重重险阻,以高超技艺和认真态度,为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之一的阿特劳炼油厂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18年2月22日,农历戊戌年第一个工作日,记者在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有限公司宁东分公司成型车间煅烧回转窑前,见到了王琨。
被誉为“太上老君炼丹炉”的两台直径3米、长60米的回转窑,窑内工作温度最高达1300摄氏度,距离三五步,便有热浪迎面袭来,在记者看来是不可靠近、危险度很高的庞然大物,但在拥有20多年专业技术经验的王琨眼中,仿佛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通过窑头观察孔查看炉火颜色的轻微变化,就知道准确的温度。
煅烧回转窑是生产电解铝用阳极主材的“心脏”,其中,石油焦煅烧技术是决定整个阳极生产链条的关键环节。让王琨和兰志学扬名哈萨克斯坦的,正是这项技术。
阿特劳炼油厂是一家有着2O多年石油焦煅烧生产历史的工厂,为何会不远万里到中国寻求技术帮助?王琨、兰志学两位技术“大拿”道出原委。
2014年,阿特劳炼油厂回转窑石油焦煅烧项目建成,但投产后4个多月时间里,投料量一直徘徊在8吨/小时,远远达不到23吨/小时的设计指标。该项目由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实施,是该公司煅烧回转窑设计及国内主体设备“走出去”的第一单。“第一炮”如果打哑了,将直接影响中国铝工业技术和中国铝工业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
关键时刻,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向多年合作的宁夏能源铝业公司求援。王琨和兰志学临危受命,赶到哈萨克斯坦。
“我们到达时,由中方设计的回转窑无法达产达标的事情,在阿特劳市已经传开。由于问题长时间没得到解决,炼油厂到处弥漫着焦躁的情绪。哈方技术人员一口咬定是设计和设备出了问题。”王琨回忆说。
仅仅休息了两个小时,王琨和兰志学便在哈方技术人员疑虑的表情和怀疑的目光中,一头钻进车间查找原因。
“从回转窑里出来后,我便心中有数了。”王琨说,哈方之前淘汰的回转窑采用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技术,近些年几乎没有进步,但国内的铝业技术在这些年大步快跑,已经赶超。很明显,肯定不是中方的设计和设备出了问题,而是设备“水土不服”和调整技术参数的问题。
红外线测温仪是测量煅烧带温度的关键仪器,也是破解回转窑温度不稳定的首道关口。启动中的回转窑窑头的辐射温度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可任务紧迫,根本没有时间让他们等温度降下来以后再调整。兰志学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坚守在高温的窑头,靠肉眼观测火苗颜色变化,不断调整红外线测温仪最佳聚焦位置,最终得到了准确的温度值。他们以温度值为标准,对相关设备进行微调后,使投料增加至16吨/小时。
首战“大捷”,现场的哈方技术人员齐声点赞“china,ok”,最初的疑虑烟消云散。
投料达到20吨/小时、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问题再次出现。随着投料量的加大,煅后石油焦从800多摄氏度冷却到八九十摄氏度时,喷水产生的水雾混合物越来越多,二次燃烧温度反复出现波动,窑内浑浊不清,锅炉烟道温度超出控制范围,无法继续提高投料量。王琨和兰志学经过不断观察和分析,决定将冷却机制冷水喷管从1.5米加长到2.5米。改动后,水雾混合物减少,窑头温度逐渐稳定。同时,他们采用锅炉烟道与主烟道双向分流回转窑产生的高温烟气量,最终实现投料到23吨/小时窑内温度稳定,锅炉烟道温度、主烟道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我们在阿特劳炼油厂呆了40天,最长的一天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帮对方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问题。炼油厂从经理到技术人员都非常尊重我们。”兰志学回忆说,他们的敬意不仅是对中国工人,更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种自豪感,被王琨和兰志学深深埋藏心底,转化为奋进的力量和自信。
回到工作岗位上后,两人并没有因为扬名国外而得意,而是更加潜心和勤勉地将从哈方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用于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9日视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其实,这也体现在青铝、体现在中国铝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实干中呈现出历史性新面貌,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底气。今后,我们要把技术自信播撒给每一个员工,带着大家实干苦干加油干,将中国的铝工业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王琨说。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