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京津冀三省市同处海河中下游流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而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冲击而成的华北平原河砂资源丰富,河砂一度是该地区建筑用砂的主要来源,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断整治,河砂开采有所收敛,但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为暴利铤而走险,非法采砂行为屡禁不止,破坏水源与河道。
易水河非法采砂屡禁不止
而由于河北的水源源不断地向北京、天津输送,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就喝不上清洁的水。众多业内人士为此建议,应尽快解决京津冀三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监管等标准不统一,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
据悉,《规划》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流域区域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科学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设目标与控制性指标。
京津冀加强水治理 河砂开采或将面临更严规定
作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恐怕是中国最热话题之一。
北京作为区域发展中心,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天津发展脚步逐渐落后于北京,而河北强调服务京津,发展减缓,产生“周边塌陷”、“环首都贫困带”等现象。单从
砂石供应上来说,从去年开始,北京地区限制开山炸石以及河道非法开采,由于河北省砂石资源供应的份额占北京市总体份额的40%以上,运距增加,一度造成北京地区
砂石骨料价格疯涨。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宋少民指出,本地区砂石骨料行业天然砂石盗采成本极低,严重冲击了正规机制砂石企业,导致市场上砂石质量堪忧,甚至由于现阶段市场上的砂石完全没有级配可言,高校学生做混凝土试验的混凝土和易性很难达标。
除去砂石品质问题,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非法采砂又屡禁不止,河道生态遭到进一步破坏,该地区已成为中国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三地开始扮演“合伙人”角色。除去正在紧张进行的非法采砂入刑工作,类似《规划》的区域性水环境治理文件必不可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严格的水环境政策将倒逼各级政府采取更为严格的河道采砂相关规定,一些年长日久的顽固性“沙霸”也将在国家规划的重拳下逐渐消失。
分区块进行资源配置 部分地区砂石行业或难进入
针对京津冀区域资源配置,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指出,燕山太行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护为重点,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山前平原区重点构建“山区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骨干输水渠道”为一体,覆盖中东部地区的水源配置体系,发挥对京津冀水源统筹调配作用;中东部平原区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及引黄增加供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东部沿海带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设,保障沿海经济区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
砂石骨料行业与环境、水利的关系密不可分,行业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虽然华北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河口地区和砂资源丰富,但根据李院长的说法,东部沿海河口地区将加强综合治理,河砂开采恐怕会受到限制;而在建筑石料用石材丰富的燕山及太行山区域,已经划定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域也许将对砂石
矿山关闭大门,已经存在的矿山也将陆续关闭和退出。
区域性砂石供应巨头或将出现
随着《规划》的实施,河道采砂限制逐渐增多,机制砂石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必然。在机制砂石推广方面,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属河北省的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金隅集团在北京地区拥有三条骨料生产线,集团砂石骨料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冀东集团是国家建材行业大型骨干企业,2014年3月成立冀东砂石骨料有限公司,其华北地区的砂石骨料线分布在河北唐山、河北涞水、北京顺义,年产量均在百万吨以上。就在不久前,冀东水泥、冀东装备与金隅股份同时发布公告,唐山市国资委正在与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筹划战略合作。
一旦两家企业整合完成,一旦两家企业整合完成,京津冀地区或将出现砂石骨料供应巨头,彻底改变京津冀地区市场格局,而大型规范化企业的入场,也将提升京津冀地区市场上的砂石质量,促进行业升级。
在水泥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时,大型水泥集团进入砂石骨料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将带动行业向大型化、规范化、环保化发展。由此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推进如冀东、金隅等企业进行行业整合的同时,也在推出如《规划》等促成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指导文件,对砂石骨料行业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