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轻点手机,就可预约安全可靠的上门回收服务,价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认为,再生资源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也优化整合了像金玉花这样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
十几年来,来自山东德州的金玉花一直在北京北四环的一个小区里收废品。以前,她无论严寒酷暑,都在小区外面“等活”;现在,她成为一家再生资源企业的正式员工并用上了回收废品的手机应用,按照预约上门回收废品,并通过微信方式进行支付。
“以前找我们卖废品的都是大爷大妈,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参与进来。”金玉花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客户群体的变化。
金玉花这样的拾荒者曾被视为城市流动人员的典型代表,而她现在则成为互联网时代废品回收行业线上线下(O2O)对接的关键一环。
金玉花使用的O2O应用“帮到家”由北京盈创回收公司开发,已在北京部分社区使用并在进一步推广中。
在盈创总经理常涛看来,无论是借助物联网的饮料瓶智能回收机,还是借助互联网的O2O平台,都为再生资源回收打通新的渠道,同时也改变着“废品”的流向和命运。
金玉花是废品回收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常涛更关注的则是“废品”最终去了哪里。常涛说,传统的废品回收链条冗长繁复,废品被一层层送到回收站,再卖给再利用企业。
常涛说,正规的再生资源企业需要对废品进行环保处理,成本较高,回购价相对低。由于利益驱使,很多回收物并没有被送进环保企业,而是流入了小作坊。
“我曾经去过一些废品销售集散中心,那里的小作坊到处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对回收物的处理极为粗放,不仅处理后产品流入非正规渠道,处理过程也对空气、水和土壤产生了二次污染。”
“我们探索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废品回收,不仅是想从源头打通回收渠道,更是想通过可追溯的数据打造一个全程可监控的安全回收运营模式,避免流入非法途径。”常涛说。
正是看中了互联网模式的优势,格林美、桑德等再生资源行业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回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上市公司格林美于2015年8月启动了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已进入武汉、深圳、荆门、天津四个城市,有超过3000名回收人员加盟,单日废品回收量突破300吨。
据“回收哥”总经理张宇平介绍,格林美和很多其他再生资源行业公司一样,有资源处理能力,却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收不上来东西,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互联网回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处理工厂吃不饱的问题。
中国自2000年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但收效甚微。张宇平认为欧美等国家采用的分类垃圾桶模式在中国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垃圾桶只是解决器物层面,并没有从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以及市场利益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但互联网模式也许让分类回收行得通。
“只要轻点手机,就可预约安全可靠的上门回收服务,价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这种市场化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有助于普及‘卖废品也是做环保’‘垃圾分类产生价值’的绿色理念。”张宇平说。
“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获得了政府的关注。我们已经与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希望他们的推广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这项绿色事业中。”张宇平补充道。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认为,再生资源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也优化整合了像金玉花这样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
“通过‘互联网+回收’的方式整合现有的拾荒者,其实是把他们变成了产业工人,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当大家都意识到他们是城市分类回收的环保服务员时,他们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潘永刚说。
除了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中国还涌现出“爱回收”“再生活”“9贝壳”等一大批互联网初创公司,并出现了前端回收与后端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