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信重工伊滨新区高端电液基地崭新的百万级超洁净车间内,记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跨越,而是一种近乎穿越的错觉。
这是一个曾经以生产极大极重的大块头产品为特征的重型企业,如今,从这个车间诞生的产品是小之又小、极精极微,用于电气传动的高端变频产品,也就是所有工业自动化设备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
过去一年,通过小小的变频器,一个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正在进行着向电力电子行业跨界发展的变革。
“打破固有理念和习惯,脱离驾轻就熟的业务领域和运行模式,去搏取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这是一个战略考量。”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认为,企业转型没有退路,势在必行。
目前中信重工拥有20多种破、磨、选工艺型谱全系列,包括工艺试验、工艺选型、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主机制造、成套供货、工程总包等全球化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很难再找出第二家企业。
但任沁新看得更远,因为他谋求的是把企业带入光明的未来。
“转型不是产能摊大饼,不是简单的新产品开发。转型存在巨大风险,仅有转型的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任沁新认为,对某些行业或企业而言,来自于技术进步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昔日,中信重工在变频器采购时,一次次经历国外品牌垄断式的傲慢。20多年的梦想再一次涌上任沁新心头:“让中国大型装备拥有自己的变频控制系统!”
记者清晰的记得,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任沁新手拿一片“板卡”,信心十足地表示:“中信重工要做中国工业专用高端变频器,中信重工要做工业变频产业的民族品牌!”
当时,在场的人对一个机械制造企业进军电力电子行业都将信将疑。
然而,梦想成真。
2014年8月8日,中信重工向社会各界郑重宣布:中信重工CHIC1000系列及CHIC2000系列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器,经过一年安全、可靠、无故障的工业试运行,已成功完成研发、中试、工业试运行的全流程考核,具备全面推向市场的条件。
他们成功研发的CHIC2100系列、CHIC3000系列、CHIC6000系列等多系列变频器,应用范围囊括矿井
提升机、半自磨机、
球磨机、水泥磨机、
皮带机、风机及水泵等。应用行业覆盖到煤炭、矿山、节能环保、水泥建材和冶金等行业。已实现出口到澳洲、伊朗、刚果(布)、蒙古国、乌克兰等国家。目前正向市政供水、石油化工和电力等行业拓展。其CHIC1000、CHIC2000系列工业专用变频器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产品。新建的伊滨新区高端电液基地陆续投产,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然而,在任沁新高屋建瓴带领中信重工向电力电子产业的转型跨界过程中,一开始却是曲高和寡:“一个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转向高端变频设备等电力电子行业,到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企业内部也有质疑的声音。”
“在很多人看来,中信重工曾是国家唯一定点的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传统的主机驱动是配套我们自己生产的减速机,用变频传动取代机械传动岂非成了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但任沁新决心已定,以变频传动和自动化控制作为跨界发展的突破口,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任沁新认为变频设备与中信重工的主业密切相关。中信重工是一个主机供应商,所设计、制造的主机通常都是回转类永久性设备,如提升机、矿用磨机、
破碎机、辊压机、轧机、窑类等,要回转就要有传动。传统的传动方式通常是机械传动,而这种传动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变频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面临一场革命,变频传动就是靠改变工业电源的频率来进行调速和驱动,已经成为重型机械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中信重工不仅是主机供应商,更是产品研制者,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成套工艺和设备工况熟悉,我们拥有深厚的客户资源,通过传动技术的革命,可以实现主机的高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任沁新举例说,变频设备对大型矿用磨机实现软启动、慢驱、无级变速、双向回转等等,可适应设备的各种工况。又如,通过变频调速,矿井提升机可以达到每秒20米的高速垂直提升,这在机械传动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变频技术不仅节能,还可以发电。比如,把矿用提升机刹车和罐笼在下降时产生的势能变成电能,回馈给电网。
任沁新的另一个理由是,变频传动是实现主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软硬件接口,这正是未来技术发展和成套工艺控制的核心所在。
无论怎样转型或者变革,都要以市场需求为转型目的。任沁新说,一定是着眼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他强调,中信重工跨界进入电力电子产业定位是清晰的,主要专注于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领域。
“转型不是企业唯一的出路,不是万能良药。但的确可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任沁新的观点是,转型不仅仅是近期利益,更是着眼于未来,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积淀、厚积薄发的过程。中信重工“十一五”期间的三个转变,即工厂制到公司制、生产型到研发型、内向型到外向型,形成了“核心制造+成套服务”的商业模式,这为“十二五”企业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三大战略转型提供了必然条件。2012年以来,更是进行了多项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部署,提出今后3年平均不低于3个“五六七”指标,即国际订单比重达到50%、成套订货比重达到60%、新产品贡献率达到70%。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仍然不能说我们已经完成了转型,未来的路仍很艰巨。
“中信重工的转型一直在路上,不仅着眼于今天,更是为了未来赢得主动权。”任沁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