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黑龙江省,一条开工前未经环评、采矿权、安评批复、违规批建的新增水泥生产线,在今年全国两会强调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严控新上增量”话音刚落的时候,于3月16日开工,目前正在距离居民区不足300米的地方,日夜赶班兴建。这样一条顶风兴建的违规新增水泥生产线,居然还是当地一项“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违规新增水泥产能,为何竟成地方“重点项目”?
日前,黑龙江省鸡西市多位知情人反映,鸡西市城子河区白石道班西侧,一条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正在“未批先建、边批边建”。 据调查,这条属于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的水泥生产线项目,由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江苏苏中建筑集团和浙江恒昌集团共同开发建设,预计今年10月末点火。
“年产30万吨”置换为“年产75万吨”,何来“等量置换”
据调查,该项目是黑龙江省工信委2012年12月6日以“等量置换”的名义核准批复的。按《关于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量置换建设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带纯低温余热发电)核准的批复》(黑工信原发[2012]592号文),同意鸡西赛龙水泥公司现有的两条直径2.8×40米预分解窑生产线(总计年产30万吨),等量置换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年产75万吨)。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用年产30万吨的落后生产线,置换年产75万吨的新型干法线,新增产量超出了一倍还多,怎么可能是“等量置换”?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假置换”行为。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鸡西赛龙正在新建的这条水泥生产线,不应属于“等量置换”项目,应属新建水泥生产线项目。据查,无论是依据国发[2009]38号文,抑或国发[2013]47号文,对这一实质为新建的水泥生产线项目,省级工信委都没有核准审批的权限。
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文)规定:对于新建水泥生产线项目审批权限一律上收到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国发[2013]47号文)规定: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中,水泥行业由省级政府核准。
正因为政府部门涉嫌审批错误,6月12日,自称是鸡西赛龙公司代表的黄先生在北京给记者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在施工过程中,收到省发改委《关于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项目处理意见的函》(黑发改产业函[2014]361号)。黑龙江省发改委361号函认为该项目“违规”,撤销省工信委[2012]592号的核准文件,并通知严禁开工建设。
实际情况是,项目并没有停工,相反,据知情人透露,截至本文刊登时,该项目厂区驻扎的工人仍在赶工。在厂区周边,还增设了配备望远镜的保安日夜巡视。
明显影响周边环境和附近村民正常生活,为何“环评达标”
针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记者于4月中旬和6月上旬,两次赶赴鸡西,采访了当地村民,了解了此项目的现场施工情况。
4月中旬,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施工的生产线,部分厂区被用围板隔离,一些水泥生产设备堆放在厂区内,施工现场被挖起的泥土和施工所用的砂石混放,裸露在施工现场。
在已经开工建设的新生产线厂址内,竖着一块“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水泥熟料建设项目鸟瞰图”,上写: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建设项目,总投资2.9亿元,是“重点产业项目”,由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江苏苏中建筑集团和浙江恒昌集团共同开发建设。
记者调查了解到,浙江恒昌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金华市一家主营服装、染料和毛线的公司,公司还有一些房地产项目,在公司的既往经营架构中,并未涉及水泥行业的业务。
据了解,鸡西的这条线,占地7.6万平方米,距鸡西最大的水泥企业——鸡西(北方)城海水泥有限公司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距“等量置换”的原来的两条预分解窑熟料生产线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属于异地建线项目。目前,被定义为“等量置换”的生产线依旧在运转,定位维持性生产。
但黄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强调:该生产线是在原址上兴建的。
首次调研初步了解情况后,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核实,6月上旬,记者再度赴鸡西,走访了白石村,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沟通。
一位随行调查的村民指着建设厂区说:“我们白石村边界,距该施工生产线所在地边界不足300米。站在赛龙老厂区正南方大约4.5公里的鸡西穆棱河公园向北看,现场生产环境十分恶劣,烟尘飞扬。”
众多村民表示,在这里建设水泥生产线应当事先征得他们的意见,很多村民都是在该项目挖土修路阶段,通过间接的渠道才获知这里要建水泥厂。
黄先生在采访中表示,该项目离周边村庄的距离,应该是由环保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环评审批之前拿出准确数据,进行核实规划,如果环评审核过程中,该项目的厂址与居民区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距离标准,环保部门应该告知企业,并且不会下发环评批文。既然环评批复已经下达,就说明该项目的选址没有问题,企业亦不承担这方面的责任。
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条新建生产线的“威力”。村民反映,水泥厂自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曾多次放炮平地,导致村里有些房屋被震裂,甚至有房顶被震塌。只有少数村民得到了一点水泥作为赔偿。
在离该水泥生产线施工现场较近的一户农屋,记者看到其中一间的房顶已经塌落,据村民反映,这家的主人一直在外地,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家的房子已经被震塌。
但是黄先生向记者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村民举报我司施工导致村民房屋开裂倒塌,我司不予认同”。
记者在调研途中,刚刚走到离该厂区大门不足100米的地方,就有佩戴望远镜的保安人员上前拦路,询问记者的身份。当他看到记者面向厂区方向拍摄时表示,这里不让拍照。
继续加剧东北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怎成“重点项目”
实际上,黑龙江省水泥产能已严重过剩。据调查,黑龙江省目前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9条,年熟料产能达2874万吨,其中有9条生产线被迫常年停产,其中至少包括一条日产5000吨和3条日产2500吨生产线,全省平均停窑达到138天,熟料产能利用率只有62%。2014年年初,黑龙江地区熟料库存达到876万吨,属于产能严重过剩。
据当地水泥界人士介绍,即便在鸡西市辖区内,仅鸡西城海水泥公司和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原有两条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就已经超过200万吨,2013年实际只销售了130万多吨。目前,鸡西区域水泥生产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整体利润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
黄先生对记者坦言,东北水泥产能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但鸡西市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很大。据了解,项目自开工以来,市区领导数次到该项目建设地考察指导。
中国建材报为此书面向鸡西市委市政府发送采访函,希望能采访到相关部门负责人。截至发稿之日,鸡西市相关部门均未予回复。
鸡西这条线是怎么批下来的?
对于黑龙江鸡西赛龙水泥新建生产线一事,记者拨通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水泥协会会长赵君的电话,谈起黑龙江地区的水泥产能过剩,赵君说:“黑龙江省水泥产能已严重过剩,再多建一条线就是重复建设,就是浪费资源,但还有小水泥厂在生产,新增的产能还在继续。”
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已批水泥产能达到8800多万吨,已建成水泥产能8300多万吨,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市场实际销售的水泥产量仅有3124万吨。黑龙江共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9条,熟料产能2874万吨,熟料产能利用率62%,29条生产线中有9条被迫常年停产,职工下岗,其他生产线也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而不能连续运转。
当记者问到关于鸡西市赛龙水泥是否违规上线时,赵君强调:“违不违规,我不能下结论,但新增产能还在继续,鸡西水泥在黑龙江的项目还在进行,你说什么叫违规?政府批下的项目就一定不违规吗?”这一自问自答似乎蕴含着他的无奈。
“我们听说,这条线的相关手续都办下来了,但老百姓所反映的情况,我也有所耳闻。”接着,赵君反问:“我们希望行业媒体能够介入进去,调查调查他们是怎么办到的?通过什么渠道办的?为什么给他们办?什么时候办的?哪个人同意批准的?是时候应该追问了!”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规定的“新建项目开工前审批的流程”,其中的第一步是编制可研报告,取得发改委“立项批复”,之后在取得了国土局、环保局、规委、建委、园林局、消防局等39项审批步骤,完成所有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后,才可进入现场施工阶段。“边批边建、未批先建”都是不符合程序、不合法的,早已被国家三令五申地制止了。
在国发[2009]38号文发布前,水泥新建项目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会取得“路条”,所谓“路条”就是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开展该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但在38号文发布之后,全国的水泥企业已经停止了发放路条。
据相关人士透露,鸡西赛龙水泥建设的生产项目是由黑龙江工信委按照“等量置换”来批复的,据了解现在这个项目的核准已经被黑龙江省发改委发文撤销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项目开工首先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而黑龙江工信委只能批企业的技改项目,显然没有权力批复新建项目的资格。而据了解,在国发[2009]38号文、国发[2013]41号文之后,国家发改委就没有批复过一个水泥生产线的项目。
那么反过来看,赛龙水泥项目涉嫌“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让人疑惑的是,没有发改委的批复,按理说,接下来的环评、土地、水电等环节不应该被受理。
作为黑龙江省水泥协会会长,赵君义正言辞地表明:“作为水泥协会,观点很坚定,一定不要再新建生产线了,呼吁政府统一意见,加快淘汰落后,特别是污染环境的小水泥厂,希望政府能够听取我们的意见,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立刻停止审批新项目,不管什么理由上的都没道理。产能已经绝对过剩了,没有丝毫理由,没有任何借口,应该立刻停止新建。”
“协会的力量很有限,我们希望依靠媒体等多方面的力量,把这个疑问给解开,尽管国务院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严控水泥新增产能,但地方政府审批部门没有准确判断省内产能是否还有需求,导致新线建设不断。我们现在就想了解清楚,鸡西这样的项目,为什么还有人会批!”采访最后,赵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