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中建西部建设重庆公司总工程师林喜华凭借极为突出的工作业绩和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工作风范,名列"重庆市最美青工"殊荣榜首。此前,他还被中建西部建设所属的中建商砼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专注认真,亲切随和,凡见过林喜华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初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前年盛夏气温超过摄氏超过40度的一个中午,全身被汗水浸透的他正半蹲着用那双不算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地上一滩粘稠物,就像猎人盯猎物那样目不转睛。盯了两分钟后,他起身用铲子翻一翻那堆东西,皱了下眉头,然后竟用手抓起一把,用拇指和食指搓捏一下,完全不顾它的脏和稠……这就是他在做重庆最高建筑--高达470米瑞安大厦C80自密实混凝土试配实验的一个缩影。
接触多了,笔者对林喜华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为人谦逊,对工作张弛有度、毫不含糊,对混凝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难以想象如此热爱混凝土的他,儿时梦想竟然是长大后开一家饼干加工厂,他靠着开饼干厂的激情顺利考入了大学,然而在专业选择时他却犹豫了,看见许多媒体曝光的"桥塌塌、楼脆脆"的建筑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刺痛他的心。反复思量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开饼干厂的理想,选择了混凝土质量管理这个行业,萌发了成为一名建筑技术工程师的梦想。
作为党员,他践行誓言
现年不到32岁的林喜华,党龄却有足足的10年之多。十年来,他嘴里经常挂着这句口头禅:今后的一生,就必须时时刻刻牢记并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责任。入党后的两月里,他从沈阳建筑大学径直至来到中建公司所干就是整整10载的建筑技术工作,并实现了完美的华丽转身;从一名普通基层搅拌站的实验员蜕变为今天作为上市的中建西部建设区域性子公司的总工程师。
细数这十载,先锋模范、拼搏进取一直是他人生的轨迹。2006年下半年,他作为公司新材料--聚羧酸减水剂引进战略的主要研发与运用推广者,他不仅确保了武汉天河机场安全优质高速的混凝土施工,而且降低了数十万元的原材料消耗成本;紧接着的2007年他主动请缨,代表公司参与了亚洲第一大火车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混凝土施工的研究与实施,即通过独辟蹊径的科技路线与具体有效的技术手段,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全国首项堪称"百年耐久性设计"的铁路混凝土浇注,不仅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公司承担武汉火车站等铁路混凝土工程建设积累了难能可贵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8年,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姿态,又向党组织请战,参与了武汉理工大学关于武汉长江隧道江北段竖向剪力墙裂缝控制的研究课题,创造性地圆满完成了竖向墙体无裂缝施工的艰巨任务,并为建设方与施工方节省了近百万元的建设费用。在这三年里,他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成果真可谓是"连中三元", 即使在整个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取得这些了不起业绩的功勋,也是屈指可数 的。
2010年6月,他被中建商砼党委提任为成都公司技术部经理,紧接着,他与总工高育欣等技术中坚一同首创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经国内外技术权威严格鉴定达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为"国际首创",从而领跑着全国混凝土行业由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升级。8个月后,他被调入中建商砼重庆公司,成为该公司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重要成员。
在渝的两三年里,他先后为重庆地标性建筑"重庆嘉陵帆影"、"重庆江北城国"、"重庆国金",开创性地开展了C70、C80高强自密实混凝土、C60钢板剪力墙混凝土、泵送结构轻骨料混凝土、C120超高强机制砂混凝土试验研究等国内外高科技含量课题的研发运用,并亲自带领3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重庆瑞安超高层最大2万方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的全程质量监控,创造了全国最大底板同时浇筑前三甲的佳绩。与此同时,他还向重庆市建委和科委申报了《重庆地区超高层建筑用高强混凝土的制备、泵送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低品质细集料制备高强混凝土及其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庆绿色环保型现代搅拌站及其绿色产品技术攻关》等高端课题,并获得了受理与批复。
鉴于林喜华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都很强的考核评价,公司党委2013年初又将公司物资管理重担压在他的双肩上。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并在第二天就抽出28天专门对重庆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市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和调查准确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况与资料。由于他对重庆混凝土原材料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因而商战中他总是处以主动,使得采购的各种原材料单方成本平均降低了5元,即全年节约成本300余万元。
林喜华十载辛勤耕耘换来的是雪片般的荣耀,从2006年获湖北省QC成果一等奖到2012年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从2006年获中建三局"先进员工"到2013年获中建商砼优秀党员;这些累累硕果和系列荣誉都丝毫没有成为他骄傲自满的资本与负担,更没有对践行入党誓言和追逐梦想的任何遗忘与懈怠。
作为儿子,他忠孝难全
如今的林喜华,事业有成、受人尊敬,可他忘不了他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忆往昔,父母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生计,难以支付高额的大学学费,但清贫的家境并没有终止他的大学梦,他凭借银行助学贷款、每年奖学金的支持和勤工俭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入职中建商砼。中建商砼一直都是按期发放工资,还管吃管住,每月偿还助学贷款外还有余下的钱,林喜华把它全都攒着,到年底都带给远在吉林农村的父母。
岁月是最好的见证,父母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以前吃不上的好吃的能买上一点,买不起的好看衣服能摸摸兜掏出钱来。可如今,父母年岁渐长,盼着年底能和儿子见上一面,说说今年发明了哪些新科技?盖了多少摩天大楼?这小小的请求却是越来越难实现了……
2014年春节,林喜华一通电话伤了年迈父母的心;"爸,妈,今年过年我得在公司值班,又不能回家看二老了","其他同事都要回家,我得顶班","他们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这时候我得站出来帮帮他们","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爸,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挂掉电话,父母佝偻的身影在林喜华脑海里回旋,母亲做菜的味道有些模糊了,和父亲喝小酒时的欢笑有些淡忘了,唯一清晰的只有父亲的叮嘱和母亲那句"我们想你了"。电话那头,母亲含泪对着嘟嘟作响的电话呢喃,"儿啊,多少年了,你是一次家都没回过啊……"。
父母心痛不已时回头想想,这不就是他们期盼的敢担当、有作为的亲儿子吗?擦擦纵横的老泪,装上儿子爱吃的东北酸菜,老两口互相搀扶着踏上来渝的火车。轰隆……轰隆……车轮飞速奔跑,承载着父母无尽的亲情、思念和林喜华满心的愧疚。
作为丈夫,他惭愧自责
没车没房没钱的林喜华结婚了,没有婚纱、没有戒指、也没有酒杯与掌声,平淡简单,缘定今生。他挽着妻子的手说"别人结婚有的我全都给不了你,让你跟着我一起受苦,对不起。"妻子体贴地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婚纱和戒指是冰冷的,酒杯和掌声是别人给的,只有幸福是自己的,我相信你,相信你会扬眉吐气,会功成名就,会让我成为最幸福的人。"搂着善解人意的妻子,环视狭小残缺的住处,林喜华在心里默默发誓要用一生来守护这个女人,要尽他一切让她幸福。
2013年年底,林喜华依然忙于研发项目C60钢板剪力墙的研究,为攻克技术难关,他没日没夜和研发员们待在实验室,引进石灰石、优化配合比、购置特殊器材、创造养护条件,经历了无数个日夜上百组实验,终于,西南地区最高建筑、高达470米的重庆瑞安综合体C60钢板剪力墙混凝土技术难关被他带领的研发团队成功攻克。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许久未进的家门灰尘变多了,屋子一片黑暗,往常回家时明亮的灯光不知怎的没被点亮,卧室床面铺的像往常一样简洁规整。喊了两声无人回应,妻子去哪儿了?林喜华慌了,没有妻子在,家已没有了家的模样。打通电话一问,医院!原来妻子身体不适已经住院十余天了。病床前看着脸色惨白的妻子,想着结婚时要让这个女人幸福一生的誓言,林喜华惭愧自责,顾不上男儿有泪不轻弹,管不了旁人惊诧怀疑的神色,一下子扑在妻子怀里,嚎啕大哭了起来,伴着哭声不断重复"对不起,对不起……"
作为领导,他为人表率
作为中建商砼重庆公司的顶梁柱,面对技术和材料两大系统的人才管理,如何"夯基础、带队伍、抓班子、谋发展"成为首要的管理任务,他一方面抓内部管理、另一方面抓技术研发、最重要的还要抓人才培养。他深知没有人才的支撑公司就没有长远的发展,上市前,公司正值用人之际,需要大量技术科研人才,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敢于压担子、交任务,让其在重要岗位上经历风雨、增长见识、培养才干。7年时间他先后为公司手把手地调教培养出技术人才50余人次,三名20几岁的青年大学生在他不厌其烦地教诲下已经走上基层厂站技术科长乃至总工程师等重要岗位。
在情感与思想政治工作上林喜华十分亲近与关切青年人才,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冷暖健康和恋爱婚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让他们时常感受到党组织和公司大家庭的温暖。 2014年春节前夕,技术科新入职员工母亲病危,林喜华知晓后立即安排假期让其速回家乡,在该员工为母亲昂贵的手术费用发愁时,林喜华率先垂范,在已经动员组织技术科全体成员为其捐款的同时,首先掏出当月6000多元的全部工资带头捐出,其他人见此举动纷纷积极地响应,十几个同事立马就凑出上万元钱。拿着这厚厚一沓的人民币,林喜华驾车200余公里来到重庆边县的该名青年员工家里,亲手递上同事们这份无价的爱心和深情的真挚祝福,使得这位同事和其父禁不住热泪盈眶。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就这样,林喜华的眼光始终注视和紧盯着梦想的前方远景,一直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激昂斗志,逐梦奔跑。一直用自己入党誓言实际践行的点点滴滴感染、激励和影响着身边人,所谓"最美",不过如他。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