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让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头疼不已,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建筑垃圾的数量已经远远赶不上城市建筑垃圾的增长量。然而,在孝义市科尔峰,记者见证了总投资1.07亿元的全省首条建筑垃圾“再生”生产线把垃圾变废为宝、回收利用的全过程,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建筑垃圾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
建筑垃圾逐年增加 传统填埋危害大
“过去咱们有东许道相村和小王营村两个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离市区11公里左右,但也免不了有人趁夜色倾倒建筑垃圾,既破坏了美好的城市环境,也给垃圾清运工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近日,忆及建筑垃圾实现回收再利用之前的情景,孝义市城市拆迁改造管理中心主任郭逢立很是头疼。
郭逢立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拆迁面积的增加,孝义市建筑垃圾从30、40、50万立方逐年增加,到2012年达100万立方,2013年前半年已达70万立方,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以前没有科尔峰,孝义对建筑垃圾通常采用简单掩埋、堆存等办法。光道相村填埋场每年倾倒建筑垃圾40至50万立方,这种粗放的方式,严重侵占土地,且对空气、水源等产生很大的污染,并且极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已成为每个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关口,如果能在城市废弃物中研发和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就可有效解决建筑垃圾围城、垃圾搬家和污染环境等问题,为孝义城市环境建设“减负减压”。
垃圾里“淘金” 经济账“不划算”
走进位于孝义市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科尔峰建筑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资源有限、循环无限、再生利用、利国利民”的标语格外醒目。公司负责人那海峰介绍,“仅孝义市而言,不算公路、桥梁拆除的废弃混凝土等,一年的建筑垃圾就有70至80万吨,我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砖,年可处理垃圾120万吨,这样一来,建筑垃圾完全可以实现就地处理和零排放,既节约了耕地,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当问及选择垃圾循环再利用项目的初衷时,公司负责人那海峰、那海鹏兄弟俩很激动。那海鹏说,2006年,兄弟俩从网上得知,早在2005年国家就在昆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进行可研、环评。从那时起,兄弟俩就萌生了从煤炭行业转型到建筑垃圾淘金的想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得知“慈善艺人”陈光标也一直在建筑垃圾里“淘金”时,兄弟俩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原煤采购的职业,趁着年轻打拼另外一番天地;2011年10月开始筹划项目,2012年4月26日,经孝义市政府统一规划,项目选址确定,开始土地平整,7月正式动工;2013年6月设备安装完毕,7月13日正式投产使用。从建设到投产不到一年时间。
在公司,那海鹏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生产新型环保建材,购买原材料石子每方60元,沙子每方100元,而处理建筑垃圾需要破碎,转化出来的石子、沙子每方均价80元,加上机器磨损及含土量大附加值低,转化过程比直接购买原材料每方贵出25元。
为鼓励这一绿色节能循环项目,孝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对产品优先采购,每年给予60万元的垃圾处置费,市科技惠民工程还给予50万元的资金。然而,由于我省该项目之前的空白,缺乏详细的政策支持,没有和山东、昆明、北京、深圳一样拥有环保资金、财政补助、税费全免等优惠措施,公司依旧按工业用地征税,每年每平方米9元,每年占地税收就得交纳45万元,这样一来,公司利润微乎其微。那海鹏表示,希望得到一些扶持,同时公司也会想尽办法延长产业链,让垃圾实现充分利用。
延伸循环产业链 将垃圾“吃干榨尽”
在科尔峰,建筑垃圾通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各种环保路面砖、墙体砖、河道护坡砖以及干粉砂浆、泡沫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实现变废为宝。作为全省首条建筑垃圾“再生”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1.07亿元,是省、市转型综改重点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制砖生产线与破碎系统分拣线装备,利用普通建筑垃圾生产荷兰砖、透水砖、再生砌块、干粉砂浆、泡沫混凝土等各种透水性强、保湿效果好的环保建筑材料。据了解,目前该生产线每天可生产5万块砖,年产可达3000万块。
那海峰指着垃圾山旁的分类处理区告诉记者,木材、铁、塑料、玻璃等杂物要筛选出来,只有废砖块、砖渣、废泥、废水泥块和土块等才能由铲车铲进入料口。在入料口旁,由破碎机和传送带搭建的工作车间正在紧张进行破碎工作。经过破碎后的建筑垃圾成为不同直径的骨粒,大小不同用途不一,有的可以用来制透水砖,有的可以用来制路面砖、河道护坡砖。
在主机控制室,操作员徐子高正在操作台对设备的参数、时间、流量压力、运行方式、配方保存、子母车养护窑等进行按钮设定,“由于采用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和分拣线,我们一班只有五个工人,操作简单安全。”
记者在工厂里看到,一车车由废弃混凝土粉碎加工成的再生粗骨料,进入回工槽,经过粉碎筛捡变成细骨料,而这些细骨料,又通过自动传输系统,进入混凝土搅拌机头中,搅拌、双向液压成形、自动灌浆、自动脱模、高温养护,包装、码垛……一块块荷兰砖、透水砖、再生砌块便正式面世了。谈及生产线的制作工艺,那海峰告诉记者,“养护窑利用蒸汽使砖头快干,从垃圾到成品砖仅仅需要8个小时。更为重要的是,以前传统的砖头易碎而且滑,由于采用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水分配比更为精准,生产的路面砖不仅拥有红、绿等五颜六色的外观,而且吸水性更强,摩擦系数增大,尤其在下雨天少量水可以下渗,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
走出工厂车间,叉车司机曹兴栋正将码垛好的成品砖运输到户外场地,码垛好的成品砖五颜六色、整齐划一。谈及未来,那海峰很有信心,二期项目干粉砂浆生产线也即将上马,全部采用袋装或罐车,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及原材料浪费,同时生产粘土砖、工程项目回填土等,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尽”,他将和他的团队一起带着这些高端、循环、节能的建筑材料闯出一片新天地。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