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安全、绿色、效率、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认为,“智能采矿”将是矿业未来发展的目标。
然而,要实现“智能采矿”,需要矿业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如矿山机械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数字化、人员配备的高素质化等等。如此,由“智能采矿”概念牵头,各发展环节协调配合,我国矿业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矿业大国,我国矿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什么?10月19日,在2013数字矿山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给出了答案:金属矿业的未来目标是实现“智能采矿”。
智能采矿是指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以开采环境数字化、采掘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遥控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为特质,以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为目标的采矿工艺过程。
据了解,实现智能采矿后,采矿作业的工人可由井下搬迁至室内,通过遥控指挥生产作业,不仅大量减少下井工人,最大程度地解决矿山生产安全问题,而且可以实现规模化开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智能采矿还有助于技术队伍的知识化,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和工资待遇。
古德生认为,和绿色开发、深部开采一样,智能采矿也是我国矿业未来发展的主题和趋势。不过,智能采矿作为知识经济性质的产业形态,是矿山未来的目标,矿山数字化建设则是智能采矿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受矿业在国民产业中定位等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矿业一直发展较为落后,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矿山企业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小规模的粗放开发模式,矿山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矿业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等问题。
因此,智能采矿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此,古德生表示,我国矿业要追赶上发达国家的矿业发展水平,就要选择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道路,推动矿业全面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像发达国家那样,按照传统的矿业发展路径,首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那么,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我国矿业,要实现智能采矿,还需时日。”古德生如是说。
古德生表示,我国要在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我国矿业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如按人类发展史——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则金属矿业现代化过程仍需要60年~80年时间。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便难以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而选择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我国矿业则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快速提升矿业国际竞争力。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道路中,古德生认为,我国矿业首先要创建矿产资源、采矿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监测、企业管理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为资源高度共享,实现智能采矿提供支撑。
同时,我国还需要研发大型智能化遥控与自动定位采掘设备,以及地下无线通信系统。
另外,还要研究与智能采掘设备相适应的集约化开采系统和规模化的采矿技术工艺,如阶段矿房硐后充填法、阶段自然崩落法等。
“简括为矿山数字信息平台,设备的智能化,与设备智能化相适应的采矿技术,这也是数字矿山技术发展的三大任务。”古德生说。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