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国家级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日前全面启动。启动大会上,有近150种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代表性产品集中亮相,31个项目招商、技术合作及产品供需合同签约。
之前,承德已被列入全国12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和全国第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承德尾矿综合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矿业独大的脆弱
尾矿非治不可
承德是矿业大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奇迹。但矿业经济的“一家独大”带来的却是工业结构的单一、偏重,抵抗风险能力的脆弱,资源依赖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承德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障碍。
据介绍,承德市日前共有尾矿库826座,约占全国的1/17、全省的1/4,年均尾矿产出量约两亿吨,累计积存量约16亿吨,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环境必须保护,资源不可再生,工业结构必须调整,但出路何在?在对采矿业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后,承德市决定全面推进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变废为宝:
探索发展新路径
为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承德市积极探索各种兴利除害、变废为宝的路子。经过努力,成功摸索出了利用尾矿生产新型建材、尾矿干排回填项目、“百矿披绿”等尾矿综合利用新路子,不但初步找到了遏制尾矿风险的手段,而且走上了由开矿致富—尾矿治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通过技术创新,承德循环经济发展风生水起,一些企业对尾矿综合利用后,实现了转型发展。平泉金盛、炫靓建材等13家企业,投资14.5亿元,实施了利用尾矿废弃物加工成混凝土砌块、标准砖、干粉砂浆等16个建材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德厦建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以尾矿砂为主要原材料的建材产品已达4个系列、120多个品种,其中生产的生态渣透水砖,已铺到了北京长安街上。
目前,承德市从事尾矿制造建筑材料的企业已有15家,年产标砖4.6亿块、年实现产值14亿元、利税3亿元,年利用尾矿500万吨。
生态修复:
打造发展新平台
承德担负着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的重要任务,但矿业的快速发展对植被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为此,承德市以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实施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矿业整体效益为目标的“百矿披绿”工程。承德市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方针。
按照绿色矿山规划和标准,划定尾矿排放区、限制尾矿排放区和禁止尾矿排放区,严禁先建设、后治理行为,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把尾矿治理与土地整治相结合,边采边治,恢复还绿,推行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的绿色生产模式,走资源集约型、规模型、生态型的绿色矿业发展道路。
从“采一座绿山、堆一座秃山”,到实施“百矿披绿”工程,承德市通过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10项新机制,已落实造地项目500多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已达到80%,矿山绿化面积3142.5公顷,实现新造耕地39万亩,已有500个矿山成为“绿色矿山”。
同时,承德市还投资数亿元,进行大规模的矸石山污染防治、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如今,寸草不生的“工业疮疤”变得生机盎然。
落到实处:
考核尾矿综合治理
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承德市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推进方案》,内容涉及税收减免、“禁粘禁实”、对尾矿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奖励等政策措施,将尾矿综合治理列入了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范围,并制定了奖惩措施,强力推进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做好尾矿的综合利用,承德市制定了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将“环保目标责任制、污染减排、蓝天碧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县区政府将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有关企业和部门,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环保考核制、问责制、一票否决制。
同时,还建立了重大环境问题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逾期追责性约见谈话机制。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市年尾矿综合利用量达1.3亿吨,当年尾矿砂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5%,基本形成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尾矿综合利用体系。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