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大省,青海从之前的“摸不清自己的矿产资源家底”到成为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现重大突破、成效最显著的地区,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全省矿产资源采选业及后续加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省50强企业中一半以上与资源开发密切相关,青海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勘查工作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山青说。
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省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4处、普查基地18处和可供开发的矿产地14处。新增资源量中,煤炭5亿吨,铁矿石1.3亿吨,铜铅锌236万吨,镍44万吨,金60吨,钾盐1亿吨。
其中,祁漫塔格地区夏日哈木铜镍矿取得了我省乃至全国镍矿勘查史上重大突破,经初步估算,镍资源量达44.38万吨;柴达木盆地钾盐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大浪滩凹地仅初步成果便新增钾盐资源量1亿吨;东昆仑地区金矿勘查取得了重大进展;大柴旦、共和、互助、贵德等多个盆地均成功钻获地下热水;在德令哈地区发现和评价的一处特大型石灰岩矿山,预计提交石灰岩资源量10亿吨以上。
对于我省地质找矿取得进展的原因,政协委员、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作了这样一番解析。韩生福说,从找矿的地质环境来讲,青海有着优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这是青海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找矿重大进展的前提。
“但资源潜力并不等于现实生产力。所以,省委、省政府紧抓机遇,把技术、资金、管理优势集合在一起,把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集合在一起,实施‘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迅速启动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了‘358地质勘查工程’。”韩生福说。有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全省设置33个重点勘查区,共投入资金56亿元,占5年全省矿产勘查总投入78.8%。
2010年以来,全省设置了13个整装勘查区,共投入资金32.73亿元,占3年全省矿产勘查总投入的58.6%;截至2012年底,全省参与地质找矿会战的队伍达到122家,从事地勘人员已经达到15593人,投入钻机722台,地质找矿的人数和装备投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地勘投入显著增加,人员、技术和装备力量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大成果、大突破的取得。
“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搭建更好的制度平台,坚持整装勘查――找矿理念的创新,政策机制的创新,是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保障。”韩生福说。“目前,随着‘358’工程的持续推进,地质工作的逐步深入,青海新的找矿发现不断出现,新发现的‘金山’也不断增加,青海已具备实施大规模地质找矿的基本条件,正在向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阔步迈进。”韩生福说。
对于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政协委员周卫军认为,青海应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大力实施“青藏专项”,大力推进“358”工程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地质找矿政策机制。他建议,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的制度和政策,打造多元化平台。
中国首席地勘专家张洪涛曾说,青海的矿产资源好比一头大象,由于之前地勘水平跟不上,我们只摸到了象鼻子和象腿,还没有摸到大象身子。但仅仅是象鼻子、象腿,青海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就不容忽视。如今,一项项战略性举措和一个个突破性成果,表明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我省地质找矿大突破的序幕已然揭开,青海成为国家战略资源要地的基础已然奠定,“摸到大象全身”值得期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